拖船

[拼音]:dianzi shebei rekongzhi

[英文]:thermal control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為保證電子裝置及其元件、器件在規定溫度範圍內正常工作所採取的冷卻、加熱或恆溫等措施。

冷卻

利用熱傳導、對流換熱和輻射換熱把元件、器件耗散的熱量散發至周圍環境。現代電子裝置常用的冷卻方法有:自然冷卻、強迫通風冷卻、液體冷卻、蒸發冷卻、汽水雙相流冷卻、半導體致冷、熱管散熱等。冷卻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元件、器件或裝置的表面發熱功率密度及其所允許的溫升(圖1)。

自然冷卻

利用發熱元件、器件與周圍物體之間的熱傳導、空氣的對流以及輻射換熱進行散熱。自然冷卻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電子裝置發熱元件、器件的佈局,應有利於減小傳熱路徑上的熱阻和由於安裝不當而引起的熱應力。對於電晶體電路,應設法降低電晶體的結溫,使其低於所允許的最高結溫。大功率電晶體可以用型材散熱器或叉指散熱器(圖2)冷卻。積體電路可以採用導熱條(板)進行傳導散熱。為了減小電子元件、器件安裝介面的熱阻,可在介面上塗一薄層導熱脂。對印製板較多的電子裝置,應注意其板間距離不應過小,以免影響板間的對流換熱。

(2)電子裝置箱櫃結構的熱設計:電子裝置的箱櫃起著接收機箱、機櫃內部耗散的熱量並把它散發到周圍環境中去的作用。增加機殼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提高機箱、機櫃的熱輻射能力;機殼表面的顏色對熱輻射能力並沒有明顯的影響。為了提高電子裝置內、外的對流散熱能力,可在機殼上開通風孔,但進、出風口應該遠離,以免氣路短流而影響散熱效果。

強迫通風冷卻(風冷)

利用通風機迫使空氣流過發熱元件、器件的表面進行散熱。風冷可分為抽風式和鼓風式兩種。抽風式適用於風阻小、熱源分佈比較均勻的電子裝置;鼓風式適用於風阻較大、熱源比較集中的電子裝置。必要時可將風機串聯(提高風壓)、並聯(增大風量)或混聯使用。同時,根據需要還可增加通風管道,對電子裝置的各個部分(按發熱量)分配風量。

液體冷卻(液冷)

利用液體的熱容量比空氣大、冷卻能力也比風冷大的原理進行冷卻的方法。在用風冷不能將電子裝置耗散的熱量充分散發時,可以採用液冷。液冷分浸沒冷卻和強迫液冷兩類。浸沒冷卻是將元件、器件連同印製板直接浸入冷卻液中,利用冷卻液的對流和氣化進行冷卻。浸沒冷卻的機箱設有冷凝器,用以冷卻箱內的蒸汽。強迫液冷是用泵迫使冷卻液流過發熱元件、器件(直接液冷),或流過安裝發熱元件、器件的冷板(間接液冷)進行冷卻。受熱的冷卻液經過換熱器進行二次冷卻,並流回到冷卻液箱,然後再對發熱元件、器件或冷板進行冷卻。液冷的設計方法和風冷基本相同,其主要問題是正確選擇冷卻液、泵和換熱器等。在直接液冷時,冷卻液的比熱、導熱係數、絕緣強度要大,電氣特性和化學穩定性要好,同時還應具有合適的密度、粘度、沸點和燃點等。目前常用的冷卻液有去離子水、矽有機油、變壓器油和氟碳化合有機液等。

蒸發冷卻

利用液體(如水、氟碳化合物等)沸騰時吸收大量汽化熱的原理,對大功率電子器件或功率密度很高的積體電路進行冷卻。圖3為大功率發射管的水蒸發冷卻系統。蒸發鍋內的發射管工作時,將自身耗散的熱量傳給水,水達到飽和溫度後開始沸騰變成蒸汽,蒸汽經汽室上升沿蒸汽管道進入冷凝器,冷凝水經由回水管返回到蒸發鍋。採用均壓管和活動水箱,可將水位控制在一定的位置上。

汽水雙相流冷卻

利用水的自然迴圈冷卻和蒸發冷卻組成的冷卻系統進行冷卻。其冷卻效果比單獨的水冷或水蒸發冷卻效果更好。

半導體致冷

又稱溫差電致冷,它是以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為基礎的一種冷卻方法。半導體致冷的溫差電偶是利用特製的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用銅連線片焊接或粘接而成。接通直流電源後,吸熱的一端稱冷端,放熱的一端稱熱端,將發熱元件、器件放在冷端的冷板上,其熱量被傳到熱端散發掉。如將電源極性反接,就能逆向工作(加熱)。因此,它適用於電子裝置的恆溫控制。改變致冷對的對數和工作電流的大小,便可獲得所需要的致冷量。

熱管散熱

熱管是一個含有工作液和多孔吸液芯的管狀真空容器,它利用工作液的相變過程進行傳熱。熱管的傳熱效率很高,並具有良好的等溫性。它可以把大量熱能以很小的溫降輸送到散熱器。熱管既適用於集中熱源的散熱,也適用於分散熱源的傳熱。發熱的電子元件、器件可以和熱管做成一體,也可以安裝在熱管上,或安裝在裝有熱管的冷板上(圖4 )。電子裝置中使用的熱管有兩種:一種是管狀熱管,用於熱源和散熱器分離的場合,設計時應儘可能減小熱源和熱管加熱端之間的熱阻;另一種是扁平熱管,用於調平溫度。

恆溫

電子裝置的恆溫可採用單層或多層的加熱恆溫槽。恆溫槽內壁的絕緣材料採用石棉、聚氨酯塑料和玻璃纖維等。變換半導體致冷器的極性就可控制其工作狀態(加熱或冷卻),利用半導體致冷器作恆溫器,其恆溫精度可達±0.5~1℃。利用熱管的等溫性,在熱管中充入一定數量的惰性氣體,當熱源溫度變化時熱管中惰性氣體的體積就發生變化,同時外部表面的散熱面積也發生變化,從而達到恆溫的目的。

參考書目

南京工學院主編:《電子裝置結構設計原理》,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