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船的生活哲理
拖船的生活哲理
拖船的生活哲理
多年前一個寧靜的夜晚,我乘船經過某個都市。站在艦橋上四處眺望,夜空中輝映出岸邊的萬家燈火,都市喧囂之聲依稀可聞,在船的另一側只見無盡的黑暗和無邊的海水。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平日生活中的煩擾也變得微不足道。
我在船上生活了二十五年,現在是一名港口引航員,任務就是用拖船引領豪華客輪入港,幫助它們安全地停泊。由於潮勢、天氣以及船隻吃水深度的不同,這一工作有時需要兩條甚至更多的拖船來共同完成。
很多人一定都見過這些拖船拖拉巨輪的場景。拖船的工作似乎沒有多大意義,但不一會兒工夫,巨輪就會停泊就位,錨鏈下牢,拖船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無論是一艘還是十艘拖船,都是根據我在巨型客輪艦橋上的鳴笛行動。汽笛的訊號就是一種語言,其可靠程度與口頭語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幾乎不會被誤解。每艘拖船的船長都嚴格按照收到的訊號指令行動。他們對我的指揮從無疑問、充分信任,我們的配合也一直很好。
團隊合作的精神對我的工作至關重要,也進而影響了我的人生觀。我相信我個人的成功絕對離不開同伴們的幫助,正如遠洋航行的`萬噸巨輪也需要小小拖船的幫助才能安全入港停泊。
當我第一次成功地引領一艘巨輪泊入港口時,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那艘巨輪乘風破浪駛向海港,巍然矗立在載著我的矮墩墩的小拖船面前。當我們向船邊靠近時,艙門開啟,幾乎與水平面齊高,兩名衣著整齊漂亮的海員幫我登上巨輪,陪同我走上艦橋,船長就在那裡把船移交給我。我意識到自己在操作一艘價值幾百萬的巨輪,船主正靠我將它安全駛入港灣停泊。而當我幾次將萬噸巨輪引領入港之後,我就明白自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個發訊號的人罷了。
不管每天報紙上有多少壞訊息,我對這個國家仍然充滿信心。我希望這個動盪的世界終有一天充滿理解與和平,讓我的孩子們能生活在一個充滿幸福而不是流血 衝突的世界裡。我相信這一切終將實現。我記得在1949年,一位名叫凱西·菲絲庫斯的女孩失足跌入加州一口枯井中,當時她的遭遇牽動了全國無數顆充滿關愛的心!工程師、隧道工和各行各業的人歷時三天三夜將她從井底救了上來,可她已經停止了呼吸。人們為營救她捐來成千上萬元善款,可營救人員和提供營救裝置的人一分錢也不肯要,因為他們奮力救人為的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那時我也曾和駛入紐約港的一些外國客輪的船長談起此事,這起不幸事件同樣也牽動著他們的心。當年我們既然能齊心協力救助小凱西,將來我們也一定能用同樣的同情與理解換來世界的和平。我相信,上帝總有一天會讓我的這一心願得以實現。
喬治·B·揚船長在紐約莫蘭拖引運輸公司從事港口引航員這一重要的工作。他持有美國海岸警備隊頒發的證書,證明他是能“勝任任何噸位船隻的船長及引航員”。這一殊榮令他自豪,是他多年辛勤工作、悉心鑽研的結果。每天他都將許多船隻安全引入港口,其中包括冠達航運公司的“瑪麗女王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法國航運公司的“法蘭西島號”和“自由號”,以及荷美航運公司的一些航船。
他與妻子及四個孩子在新澤西的伯根菲爾德過著寧靜的生活,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對青少年組織很感興趣,相信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常在自家房前屋後修修剪剪,還喜歡打高爾夫球——但他希望自己指揮船隻時千萬別像他打高爾夫球那樣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