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建築物

[拼音]:gonggong jianzhu jishu jingji

[英文]:techno-economy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築設計、施工和使用全過程技術方案經濟效果的分析、評價、論證和選優。

公共建築是為公眾服務或在其中進行社會活動的房屋建築,包括:辦公樓、學校、圖書館、醫院、商場、旅館、影劇院、體育場、車站和候機樓等。這些建築功能多樣,裝置複雜,工程量較大,技術和建築藝術要求較高,造價和維修使用費比較昂貴。對公共建築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目的是為方案選優作出經濟論證,提高經濟效益。

研究內容

(1)在設計方面,要在滿足既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節省建造費和維修使用費。為此,要研究建築總平面佈置,不同用途的公共建築面積分配及其有機組合,結構選型,裝修做法以及上下水、照明、通風、空調、供暖、防水、防火、抗震、通訊等設施對公共建築特定用途的適合程度,及相應的建造費、管理費、維修費與能源消耗水平,據以作出經濟效果的綜合評價。

(2)在施工方面,要根據建築物的特點和施工場地的具體條件,選擇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機械裝置,合理安排工期,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按設計要求建成並交付使用。

(3)在使用方面,要採取有效措施,降低使用、管理和維修費用,節約能耗,並能適時而合理地更換裝置或部件,以及進行必要的更新改造,使公共建築在經濟壽命期內充分發揮效用。

評價指標

不同用途的公共建築,其技術經濟的評價指標各不相同。常用的有:

(1)面積與體積指標,包括:建築面積、建築體積、使用面積、交通面積、公用面積、輔助面積、結構面積,以及主要建築物佔地面積和全部建築用地面積等。

(2)費用和收益指標,包括:工程總造價、單位建築面積造價、每一使用單位(人、席位、床位等)的投資額,每年的使用、管理和維修費用以及收益等。

(3)消耗指標,包括:主要建築材料、勞動量和能源等的消耗量。

(4)工期指標。通過對上述技術經濟指標的綜合分析,全面衡量,尋求功能好、費用低、建設快、效益高的最佳方案。此外,公共建築具有明顯的社會屬性,反映出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科學技術水平、民族風格和藝術成就,因此在綜合評價時,還要考慮社會效果、藝術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