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憲法
[拼音]:cisheng wuqi
[英文]:infrasonic weapon
利用頻率低於20赫的次聲波與人體發生共振,使其共振器官或部位發生位移和形變而造成損傷的一種探索中的武器。次聲波與人體發生共振的頻率和強度不同,對人體的各種器官和部位損傷程度也不同。強度相同、頻率不同的次聲波可對不同器官和部位造成損傷;頻率相同的次聲波的殺傷程度視其波強度而定。次聲波對人可產生精神的和機械的損傷。其主要症狀有:全身不適、無力、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眼球震顫,嚴重的可發生神志失常、癲狂不止、腹部疼痛、內臟破裂等。國外實驗證明,10赫 135分貝的次聲波,可使小白鼠的內臟瀕臨壞死狀態;0.5赫170分貝左右的次聲波,可使狗的呼吸困難,甚至停止。次聲是不易被人察覺和聽不見的聲音,在大氣中傳播衰減很少,與大氣溝通的掩體和工事難以防禦。
次聲實驗艙是由次聲發生器、動力裝置和控制部分組成,其中次聲發生器是關鍵。次聲武器的作用距離,決定於次聲發生器的輻射聲功率、指向性圖案和聲波的傳播條件。次聲波不易集聚成束,在空曠環境中很難產生高強次聲。次聲的波長很長,要使它定向傳播,其聚集系統的尺寸將會很大(直徑達幾十米或幾百米),實際上很難實現。因此,有的國家考慮採用兩個頻率相近的可聽聲波,使其頻率差處在次聲頻率範圍內,這樣可較易實現次聲的定向輻射。另外還有利用爆炸產生高強次聲的次聲彈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