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

[拼音]:Mawangdui Boshu

1973年12月於中國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帛書。該墓葬的年代是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帛書的質地為生絲織成的細絹,高度有整幅(約48釐米)和半幅(約24釐米)兩種。出土時半幅的帛書卷在2~3釐米寬的竹木條上,其餘的摺疊成大方形,放在一隻漆奩盒內。有的用硃砂畫出7~8毫米寬的直行格, 多為墨書。帛書共20餘種,大約12萬字,內容以哲學、歷史著作為主,多為失傳 2000 多年的古佚書,就是有傳本傳世的,也與今本有所不同。如《老子》甲、乙兩種本與現存各種文字相比,在編次和文字上都有出入。《戰國縱橫家書》據考連司馬遷也未得見,可訂正《史記》之誤。還有《五十二病方》、《五星佔》等醫學、天文、曆法等自然科學著作及五行、雜佔等文籍。同時出土的《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圖》等可稱世界上現存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繪製的地圖。這批圖書可作校勘古籍的依據和研究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的原始素材。併為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哲學、天文、地理、軍事、醫學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