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龍(1514~1570)

[拼音]:Akade meishu

[英文]:Akkadiam art

美索不達米亞的第一個君權制國家──阿卡德王國的美術。公元前2340年前後,阿卡德人薩爾貢一世(公元前2370~前2316在位)併吞了兩河地區各個小城邦,建立了阿卡德王國。薩爾貢建立政權後,首先削弱了貴族的特權,控制宗教勢力的威脅,把閃人與蘇美爾人的宗教崇拜融為一體,統一敬崇伊什塔爾女神,並把自己也打扮成神的化身,樹立至高無上的威信和權力。特別到了薩爾貢的第3個繼承人納拉姆·辛時,他被稱為“世界四方之王”,甚至是“阿卡德的神”。

阿卡德王朝的建築遺址至今還很少被發現。薩爾貢時期曾重建和擴建了很多蘇美爾時期的神廟。在托爾·阿爾-阿斯瑪曾發現過一座作為行宮的小宮殿。阿卡德王朝首都和大宮殿至今尚待查明。

現今能看到的一些阿卡德王朝的藝術品,系公元前1200年左右被埃蘭古國人作為戰利品運到蘇薩,後來又在蘇薩山區出土的。當時阿卡德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加強意識形態上的統治,用堅硬的閃長巖和青銅製作了大量帝王的肖像和紀念碑,運往各地,以提高自己威信。阿卡德王朝第 3代皇帝梅尼希吐什對雕刻藝術起了決定性推動作用。他曾從海上遠征到遙遠的奧曼國,並從瑪岡運來閃長巖,這是雕刻最理想的材料,石質渾厚細膩。阿卡德王朝的肖像雕刻技術是優秀的,無論是解剖、比例都比蘇美爾人的藝術有顯著的提高,但缺乏個性,集中突出了統治者的傲慢和莊嚴,追求寫實的完美無缺的形象。在尼尼微和泰羅曾發現過兩尊青銅頭像,泰羅的一尊頭像已被嚴重破壞,尼尼微的一尊頭像則比較完整地儲存下來。這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第一次出現真正的帝王肖像。他那橫向的皇冠似的髮辮,表明了他那高貴的身份。這種髮髻可以追溯到伊安納頓時代。臉部造型威嚴而又莊重,顯得堅強有力,充滿自信心。而早王國時期常有的令人畏懼的神性特點卻已消失了,繼而出現的是一種寫實主義傾向的世俗頭像。這尊青銅頭像一般人們稱作薩爾貢肖像,也有人定為納拉姆·辛肖像,雖有爭議,但這是阿卡德王朝一位帝王的肖像則確定無疑。

紀念碑雕刻的內容一般都是表現帝王遠征凱旋,帶回大量戰利品和俘虜,歌頌帝王的戰爭功績。大約雕鑿於公元前2250年前後的納拉姆·辛紀念碑,是一個最典型的例證。石碑高2米,紅砂石質地。記載了當年納拉姆·辛遠征山區少數民族的歷史事件。整個石碑刻畫了一個雄偉壯觀的場面。身材高大的納拉姆·辛立在山上,手拿弓箭,神態高傲。遭受致命打擊的敵人正在求饒,有的已被標槍刺中仰面倒下;兩排士兵以崇敬的目光注視著皇帝,使他成為整個浮雕畫面的中心。納拉姆·辛的頭盔上帶有角狀的裝飾物,代表神的冕狀頭飾,也是特權的象徵。他是第一個被奉為神的皇帝,他既是帝王和祭司,又是女神的配偶。天空中閃光的星星是神的象徵,表示在諸神的支援下所取得的輝煌的勝利。在小山上還刻有長篇楔形文字,記載著這次遠征的經過。畫面構圖沒有采取橫帶式的傳統程式,而採用了新的對角線結構,但人物處理上保持著早王國時期的稚拙氣息。

阿卡德印章雕刻已從連續放樣中解脫出來,藝術家賦予人、牛和各種神獸以新的表現形式,把寫實手法與幻想結合起來,拋棄了早王國時期慣用的細線表現方法。這時印章上的人物和動物的肌肉雕刻特別精細,強調體積感,各種動態富於戲劇性色彩。吉爾伽美士史詩仍是主要題材之一。

阿卡德人還創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諸神形象。例如智慧之神是水利灌溉的化身和保護神,他的體內不斷流出水來;太陽神以光芒作為他的象徵;植物之神的耳朵上裝飾著麥穗和葉子;風暴之神駕駛著戰車,戰車由口吐閃電的火龍拉著在空中飛翔;至高無上的伊什塔爾女神身長翅膀,攜帶武器,肩上長有樹枝,她控制著整個星際宇宙。這些神的形象從阿卡德王朝開始在古代巴比倫地區流傳了數個世紀,在其造型藝術中得到較為廣泛地表現。

阿卡德王朝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創造了文字記載的歷史,而且在造型藝術上也日益成熟,現實主義的成分逐漸增加,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和程式為本地區的文明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