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指南
[拼音]:Miaoyingsi Baita
[英文]:White Pagoda of the Miaoying Temple
中國元代佛塔。在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妙應寺內。塔建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主持建造。至元十六年(1279) 忽必烈又命以塔為中心建大聖壽萬安寺。該寺在元代既是皇室在京師進行佛事活動的中心,又是最早譯印蒙文、畏兀文佛經的場所。至正二十八年(1368)寺院被雷火焚燬。明天順元年(1457)重建,改名妙應寺。現存建築大體保留了再建時的佈局。明成化、萬曆,清康熙、乾隆、宣統及民國年間對白塔及寺院進行多次修葺。白塔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是中國和尼泊爾友好的歷史見證。因塔通體塗白堊,故稱妙應寺白塔,寺也因之稱白塔寺。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建在寺院後部的塔院正中,由塔基、塔身和塔剎構成,通高50.9米。基臺 3層,下層平面呈方形,塗硃紅色,臺前設門,門前有臺階式橫橋,分東西踏步可直登塔基,上、中層平面作“亞”字形,四角向內遞收,束腰折角為圓形角柱;須彌座上層平盤挑出部分,以巨大的圓木承託,是為增強磚石結構的需要。須彌座式基臺上,用磚砌築並雕成巨大的仰覆蓮瓣,形成蓮座,其上有 5道金剛圈,以承託塔身,並收到從方形塔座自然過渡到圓形塔身的藝術效果。塔身為一巨大的覆缽,其上砌“亞”字形四出軒式剎座,座上立下豐上銳、穩重粗壯的剎身,砌成相輪十三重,即“十三天”,呈圓錐體。其上置直徑9.7米的巨大天盤(即華蓋),用厚木作底,上蓋銅板瓦,板瓦間以 40條銅筒脊瓦接縫,並用 8 根固定在天盤邊緣的鐵索鏈拉緊,周懸銅質透雕華鬘、鈴鐸,花紋圖案為佛像及佛字,狀若流蘇,其上多有善男信女姓名及年號。剎頂為一小型銅喇嘛塔,高約 5米,重 4噸。整座塔制度之巧,古今罕有。
1961年安裝白塔避雷針,1962年整修塔身。1978年再次整修,並發現了元代八達馬磚雕和乾隆十八年敬裝的僧冠、僧服、經書和多種文物。1980年成立白塔寺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