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哈瓦,P.S.K.
[拼音]:biaozhun yingao
[英文]:standard pitch
為解決合唱、合奏的定音、作曲的定調和樂器製造的音高校正等而制訂的統一音高標準。現行的國際標準音高為1939年5月國際標準協會在倫敦通過的α1=440赫茲,亦稱“第一國際音高”或“音樂會音高”。
歷史上音高標準沒有統一規定。低的如1700年法國里爾採用α1=374赫茲,高的如德國北部教堂在1619年出現過 α1=567赫茲,兩者相差五度之多。在巴羅克時期,同時存在3種不同的音高標準:家庭的室內樂音高,聖樂團的教堂音高和城市音樂家的銅管音高。因此,J.S.巴赫的某些器樂曲在當時演出時,要比現行的標準音高低半個音;某些康塔塔又比現今的標準音高高半音到全音。總的來說,自H.珀塞爾到L.van貝多芬,包括巴赫、J.海頓和W.A.莫扎特等在內的時期裡,α1的音高約在 415~429赫茲之間,稱為古典音高。浪漫主義時期,樂器製造隨著科學的發展、工藝的改進以及人們崇尚明快嘹亮的音色等原因,α1高達455赫茲左右。1834年,德國斯圖加特物理學家會議定 α1=440赫茲。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在1856年左右的音高標準為α1=451赫茲;倫敦愛樂協會的音高標準曾一度到達α1=452赫茲;1880年,歐美最負盛名的斯坦韋鋼琴以 α1=457赫茲定音。西歐的音高標準自19世紀晚期趨向統一,法國在1859年以α1=435赫茲定為法定標準來實施,1885年維也納國際會議把它定為“國際音高”。1939年倫敦會議決定恢復斯圖加特會議結果。今稱α1=440赫茲為“第一國際音高”,稱α1=435赫茲為“第二國際音高”。
以α1=440赫茲的音高標準,可用多種方法取得,如音叉、定音笛、旋轉圓盤等,現今最精確的是用銫-133原子振盪裝置來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