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檔案事業

[拼音]:Fenyin Houtu Ci

[英文]:Houtu Temple in Fenyin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築。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汾水南岸與黃河東岸古稱汾陰的地方,是漢、唐、宋、金帝王祭祀后土(即土地、國土)之神的祠廟。西漢時在此已建有後土祠,以後多次重修重建,毀於16世紀末(明代)的水災,但祠內一塊刻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的廟像圖碑仍完整地保留至今,真實地反映了宋金時代后土祠的面貌。

后土祠是一處由帝王致祭的大型祀祠,據圖碑所示,該祠採取了規整對稱的群體佈局方式。基地南北縱長,可分為前後兩部,前部甚大,縱長方形,後部較小,半圓形。祠門5間,九脊頂,左右以廊廡各接掖門和左右角樓,門外有一橫長外院,以 3座櫺星門為院門。祠門內有三重橫長院落,中軸線上各建院門,院內對稱各有樓閣和其他次要建築,第三重院東西又各接出一方形小院。再後即為主體廊院。廊院平面呈日字形,有院門,日字的正中一橫為主殿坤柔殿,9間,重簷四阿頂,殿前正中有名為路臺的方形平臺1座,左右各立樂亭,殿後設中廊與寢殿連成工字殿。此廊院東西各有小殿3座,皆面向廊院,並設橫廊與廊院之東西廊相連。寢殿後高臺上有3間小殿,臺左右以圍牆與北部兩角樓相連,這兩座角樓與南面角樓之間為高牆。半圓形部分前為平面H字形高臺,上建小亭,臺後為一橫牆,牆後中間是一三合小院,左右配殿,正中高臺上建重簷九脊頂建築1座,其北圍繞半圓形院牆。

后土祠的總佈局方式和古代宮殿及寺廟等沒有大的不同,主體部分取回廊院及呈日字形在唐代敦煌壁畫中已可見到,此院左右各接小院也是唐代就有的傳統,工字殿屢見於宋、金宮殿和其他祠祀如河南濟瀆廟、中嶽廟等,前殿後寢也早已有之。廟像圖在中國古代第一次完整地表現了全部組群的格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后土祠規模巨大,氣勢磅礴,佈局謹嚴,重重庭院為高潮的出現作了充分的鋪墊,可作為古代大型建築群體佈局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