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內傳

[拼音]:Liu Zhidan

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建立人。原名劉景桂。1903年10月4日生於陝西省保安(今志丹)縣金湯鎮。1922年入榆林中學,曾任學生會主席,組織愛國的學生運動。1924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翌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被選派到 黃埔軍校第4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總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教官、第4路軍馬鴻逵部政治處處長等職。1928年初,被派往以中共黨員許權中為旅長的陝軍新編第3旅工作,4月參與領導以該旅為骨幹力量的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起義軍失敗後,返回陝北,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先後在陝北、陝甘邊的軍閥部隊和民團中進行兵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和謝子長等組織西北反帝同盟軍(翌年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先後任副總指揮、總指揮,總結迭次失敗的教訓,學習井岡山斗爭的經驗,開闢以照金、南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3年11月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42師參謀長、師長,率部北上合水、慶陽,與陝北、關中、陝甘邊三路游擊隊互相配合,開展游擊戰爭。1933年冬至1934年夏,指揮42師及地方游擊隊挫敗國民黨軍對陝甘邊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1934年秋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同年5月兼第26軍、第27軍前敵總指揮,在陝北游擊隊配合下,以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戰法,率部連奪延長、安定、保安等六城,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在20餘縣建立起工農民主政權,擴大了紅軍游擊隊,使陝北、陝甘邊蘇區連成一片,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紅軍的落腳點。

9月,26軍、27軍與長征到達陝北的第25軍會師,合編為第15軍團,他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參與指揮勞山戰役。後在“左”傾路線統治時期的“肅反”中被逮捕,備受折磨,但他始終堅持原則。不久,中共中央到達陝北,毛澤東、周恩來等迅速糾正了陝甘邊蘇區黨內“肅反”的錯誤,劉志丹從而獲釋。此後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辦事處副主任、瓦窯堡警備司令、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第28軍軍長等職。1936年率部參加東征戰役,4月14日在晉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犧牲。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將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並在城北建有劉志丹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