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術而藝術

[拼音]:Zhao Feng

中國音樂教育家、音樂評論家和音樂活動家。曾用名趙天民、吳福田等。原籍河南項城。1916年11月29日生於開封。1931年中學畢業後,考入河南建華藝術學校音樂系;因積極參與保護進步教師的活動,修業未滿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黃壤胄!4撕笤諍幽下成街醒А㈣較刂醒我衾紙淌Α?934年起任《河南晚報》副刊特約記者,接觸了大量的戲曲藝術,尤其是京劇和豫劇。同時業餘學習音樂。1935年考入南京中央電影製片廠演員訓練班。1938年,先後任教於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重慶精益中學。1939年,聯合一批革命的音樂工作者在重慶組成“新音樂社”,與李凌一起主編出版《新音樂》月刊。1941年“皖南事變”後,與張光年、徐邁進等一起轉移到緬甸,開展華僑青年的工作,主持演出冼星海等人的音樂作品。1942年夏回國後,在雲南大學附屬中學任教,並參加民主同盟的工作。1946年去香港,與李凌合作創辦中華音樂院任副院長。同年,任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教授。1948年創辦新加坡中華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授、校長。1949年夏回到北京,在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任祕書長。1952年任音樂出版社董事長兼社長。1957~1983年,先後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院長。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委員(藝術學科組長)、等職。

趙渢長期致力於音樂教育事業。在主持中央音樂學院工作期間,他主張:

(1)確認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音樂觀以及民族音樂觀的過程;

(2)中西結合,要求主修西歐音樂的必須粗通中國音樂,主修中國音樂的必須粗通西歐音樂;

(3)重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要求具有紮實基本功;

(4)力求開設多種選修課及第2主修課,以使學生個性和興趣得到發展;

(5)技藝並重,強調技術訓練必須與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相結合,學生應具有廣泛的人文科學知識和文學、戲曲、美術、舞蹈等其他藝術門類的知識;

(6)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和重視社會的音樂工作;

(7)重視師資的培養與延聘以及教材的選用與編寫。趙渢在滁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897.html' target='_blank' >郵路泵Φ男姓ぷ韉耐保砸衾擲礪垡燦幸歡ǖ難芯浚⒈砈爍髦致凼鍪倨H?948年出版的《貝多芬和他的九個交響樂》、《詩經的音樂及其他》,60年代發表的《生活、思想、技巧》、《論巴托克的創作》等等。30多年來,他先後參加或率領代表團出訪20多個國家,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1983年,他又代表中國參加全美音樂教育會議。1984年出席國際音樂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