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漢墓脫碳鋼鏃
[拼音]:yezhan
[英文]:night combat
利用夜暗條件實施的作戰。夜間作戰,有利於隱蔽行動企圖,減少傷亡,出奇制勝。善於夜戰的軍隊,常能戰勝裝備佔優勢的敵人。
簡史
夜戰是隨著武器、裝備的改進而發展的。冷兵器時代,軍隊常在夜幕的掩護下,以肅靜的行動祕密接敵,摸營劫寨。火器出現後,特別是線膛槍和速射武器運用於戰場,夜戰多以偷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隨著照明器材和雷達的廣泛使用,軍隊在夜暗條件下觀察、射擊和機動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夜戰的規模和縱深增大。紅外、微光、熱成像等現代夜視器材裝備軍隊後,給夜間作戰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充分利用夜視器材、電子器材,並與敵方夜視器材,電子器材作鬥爭,成為夜戰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夜戰
早已形成傳統戰法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經常利用夜幕作掩護,擺脫強敵的跟蹤,或乘敵人疲勞、不備、分散等有利時機,以偷襲、奔襲等手段,擇其一部予以殲滅。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游擊戰中,常利用夜暗開展破襲戰,摧毀敵據點,破壞交通線,襲擊車站、碼頭、機場等重要目標,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如1937年10月,八路軍第 129師769團以1個營為突擊隊,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焚燬敵機24架,殲敵 100餘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的夜戰規模擴大,手段增多,除採用偷襲外,強攻成為夜戰的重要手段。1948年,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的1個營在突破洛陽東門的戰鬥中,在火力的掩護下,利用夜暗,採取連續爆破、分段突擊和交替前進的方法,完成了突破任務。1949年4~5月間的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利用夜暗,在 600餘公里的正面上,先後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抗美援朝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常以夜戰殲滅敵人。進攻時,多在夜間或黃昏發起攻擊,一舉突破敵人防禦,迂迴包圍,力求速決殲敵。一旦夜間不能解決戰鬥,晝間繼續作戰,攻殲被圍之敵。防禦時,主要依靠夜間增強力量、加修工事、補充彈藥,或利用夜暗廣泛實施反擊、反衝擊和陣前出擊,大量殺傷和消耗敵人,改善防禦態勢。
夜戰的基本要求
主要是:
(1)具有機智勇敢的戰鬥精神,良好的夜間戰鬥技能和獨立作戰能力;
(2)進行周密準備,完善各種戰鬥保障;
(3)熟練使用夜視器材、照明器材,並積極與敵夜視器材、照明器材作鬥爭;
(4)適當縮小各梯隊的間隔距離;
(5)避免複雜的變更部署和機動;
(6)指揮所、炮兵群適當靠前配置;
(7)進攻時,準確掌握進攻方向,充分利用地形和其他條件,祕密迅速地接近敵人,突然發起攻擊,大膽實施迂迴包圍、穿插分割,力求當夜殲滅敵人;
(8)防禦時,加強警戒,防敵滲透和突然襲擊,派出精幹分隊,祕密插入敵側後,積極襲擾、消耗和疲憊敵人。
發展趨勢
隨著夜視器材、照明器材的發展和廣泛使用,晝夜間作戰的差別相對縮小;但夜間觀察、判定方位、指揮、聯絡和協同仍有一定困難,技術兵器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夜戰仍是達成戰鬥突然性和近戰殲敵的重要手段。許多國家軍隊都重視夜戰,並在研製新的夜視器材的同時,注重研究與敵夜視器材、照明器材作鬥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