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

[拼音]:Liuqing

現代作家。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縣人。1916年7月2日出生於農民家庭。曾先後在佳縣、米脂、綏德、西安等地求學。在西安讀高中時,“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發生,他在學校任學生刊物《救亡線》編輯。同年“西安事變”後,擔任學生聯合會刊物《學生呼聲》主編。1937年擔任《西北文化日報》副刊編輯。在此期間,柳青寫過一些詩歌和雜文,然多亡佚。最早的一篇散文《待車》,發表於1936年秋季號《中學生文藝季刊》。

1938年5月柳青到延安,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次年到部隊,擔任教育幹事、新聞記者等職。1940年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工作。1942年在綏德參加整風運動。短篇小說集《地雷》收錄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後的作品,內容主要反映他轉戰呂梁和太行山區時的見聞,熱情歌頌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積極支援前線、踴躍參軍、英勇抗戰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農民和士兵形象。雖然有的藝術描寫比較淺露,有的還明顯地流露出舊現實主義影響的印痕,卻已經顯示出作家嚴謹的創作個性。

1943至1945年,柳青在米脂縣深入農村,擔任基層工作。在此期間,他經受了艱苦鬥爭的磨鍊,同時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感情有很大的變化,生活積累也比前厚實;特別是對於根據地農村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以及由此引起的波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矛盾衝突,都有較多的感受。在此基礎上,他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種穀記》(1949)。作品通過描寫王家溝農民圍繞集體種穀而展開的鬥爭,真實地反映了不同階層的農民在互助合作生產過程中的思想動向。作品還成功地塑造了公而忘私、積極組織變工隊的農民王加扶形象,顯示了柳青對塑造正面英雄人物的重視。小說描寫細膩,關於陝北農村風土人情的渲染,增添了生活氣息。它已經顯露出作家善於在錯綜複雜的階級關係和社會背景上刻畫人物、藝術地概括歷史變遷中的生活風貌這個重要長處的端倪。但小說仍然留有舊的生活趣味和舊的藝術手法的痕跡,關於時代氣息、生活激流的描寫也失之淡薄;故事情節發展緩慢,行動性不強,以及追求一些細節的瑣碎描寫,有時也使人感到沉悶。但《種穀記》仍然是解放區文學的一部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而且相當清晰地表露出後來受到稱道的柳青風格的某些重要方面。

1951年,柳青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銅牆鐵壁》出版。作品反映陝北農民在解放戰爭中支援前線、保護糧食的戰鬥生活,以沙家店戰役為題材,體現了人民戰爭的偉大思想。小說的時代精神表現比較充分,而且較早地寫到了革命領袖的形象,又著重塑造新的英雄人物。這些優點,使它在不少作品還陷於“從落後到轉變”的模式、文藝界正大力提倡創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的當時,得到好評。但是由於生活積累不足,作品在藝術上也不免給人以粗疏之感。

柳青1952年離開北京,遷到陝西省長安縣皇甫村,長期在那裡安家落戶。他兼任中國共產黨長安縣縣委副書記,不是作為一名作家,而是作為直接的參與者,全心全意地投身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全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的生活素材。這使他的生活和創作都進入了新的階段。1956年出版的散文特寫集《皇甫村三年》,忠實記錄了皇甫村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人和事,也如實地反映作家置身於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變革中的深切感受和認識。它與後來的《創業史》聯絡起來考察,還可以看到作家從生活汲取、提煉創作素材,進行藝術創造的軌跡。

1959年出版的中篇小說《狠透鐵──1957年紀事》,通過狠透鐵的形象反映出農業合作化發展到高階社階段時存在步子過大、社員思想準備不足和幹部工作能力及管理水平趕不上形勢發展需要等問題,顯示了作家的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

1959年,柳青的《創業史》開始在《延河》雜誌連載,1960年《創業史》第一部出版(第二部上卷於1977年出版,下卷於1979年柳青逝世後出版)。《創業史》是反映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鉅著。它通過鮮明、生動、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土地改革後的中國農民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表現了他們的力量已經匯成洶湧澎湃、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先進農民樑生寶,以及高增福、馮有萬等人物,對樑三老漢等老一代農民以及郭振山、郭世富、姚士傑等具有複雜思想性格的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富有典型性。作者著重描繪綜合交叉的人民內部矛盾,揭示出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指出了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農民的重要性和艱鉅性。《創業史》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概括,從廣處著眼,向深處突進。在題材的處理上把歷史的廣度和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寫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各種不同型別的矛盾衝突。既寫了人們的政治立場,也寫了人們的思想動向和心理狀態。在人物的描寫上則表現了寬闊的藝術視野,眾多的人物幾乎包括了農村中各階級各階層的代表。作者把他們個人的命運和社會歷史的程序緊密聯絡起來,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容量。他精心塑造的主人公樑生寶形象既深深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又具有革命理想的光芒。在樑生寶身上反映出柳青的生活認識和美學理想以及對藝術的追求。

《創業史》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一方面,小說構思博大精深,向讀者打開了史詩般的巨集偉畫面;另一方面,對重要的人物和情節描寫酣暢淋漓,細節刻畫細緻入微,剖析人物內心世界也生動細膩。柳青吸收了民族藝術的優秀傳統,又融合了外國作品的一些表現手法,創造出富有自己個性特點的藝術風格,雖然對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某些描寫不可避免地受到50、60年代一些認識的限制,雖然在樑生寶形象的得失上,以及樑生寶和樑三老漢兩個形象藝術上的高低等具體問題上有過爭議,但《創業史》仍然不只是柳青的代表作,而且屬於新中國社會主義創作的最優秀成果之一。它不但在國內深得讀者好評,且被譯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在國外享有較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