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

[拼音]:meishuguan

[英文]:art museum

收集、儲存、展覽和研究美術作品的事業機構,屬於博物館的一種。博物館的詞源是希臘文Μουσειον,意為祭祀文藝科學女神繆斯的神廟。19世紀以前,已有專門或主要收藏和陳列美術作品的博物館。於是,20世紀初產生了新的概念──美術博物館,即美術館。

美術館和博物館的關係

美術館是博物館的特殊型別,它從博物館中分化而出,但已有脫離博物館獨立的趨勢。另外,還存在著美術性質的博物館,如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它與特指的美術館也有一定區別,一般前者收藏古代作品,後者收藏近現代作品。本條目所說的美術館是廣義的,既包括特指的美術館,也包括美術性質的博物館,從而與非美術性質的博物館區別開來。

沿革

西方對美術作品的收藏始於古希臘。羅馬共和末期,貴族私邸中設定了展示所珍藏的美術作品的廳室。文藝復興時代,隨著古代遺蹟的發掘,美術作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開始被認識。皇公貴族的宮殿廳室中收藏和展示著大量的古代美術遺物。18世紀中,作為公共事業機構而具有社會教育意義的博物館誕生後,一些博物館中也收藏了美術作品。1740~1745年間,羅馬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在梵蒂岡創立了最早的基督教博物館。1753年,英國議會接收貴族H.斯隆的藏品,創設不列顛博物館,並於1759年開館。1793年,法國國民議會將盧佛爾宮及歷代國王的藏畫收歸國有並開放,1893年成立了盧佛爾博物館。這是美術館史上劃時代的事件。19世紀中,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許多宮廷、官邸的藏畫被各國中央或地方政府接收,在紛紛建立的博物館中陳列。由於一般博物館只收存古代美術作品,被視為名作的墓地,所以20世紀初產生了主要收藏當代作品的新型博物館──現代美術館。1929年誕生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是美術館史上的又一次變革。以後,巴黎(1947)、東京(1952)也先後建立了現代美術館。現在,全世界的各種美術館約有7000個。

中國自西周以來,宮廷中就一直收藏美術品,但近代意義的美術館還是誕生於辛亥革命以後。1914年,北京故宮中創始了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又在這個基礎上組建了故宮博物院,並先後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繪畫館、青銅器館、陶瓷館、明清工藝美術館、珍寶館等,實際上是美術為主的博物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又先後創立了南京博物院(1950)、上海博物館(1952)、天津市藝術博物館(1957)。1959年落成的中國美術館,則是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作品的展覽中心,同時還常舉辦世界各國美術展覽。中國各地也有一些中小型美術館建成,如江蘇省美術館。

性質和作用

現在,全世界的美術館可從幾種角度分類:從藏品年代上,分為主要是古代藏品的博物館,主要是近現代藏品的美術館;從藏品的種類上,分為繪畫館、雕塑館、民間美術館和工藝美術館等;從所有制上,分為國立、皇家、公立和私立等,有的附屬於學校等團體。此外還有些特殊型別的:建立於文化遺址上的美術館,如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以流派和美術家命名的美術館,如印象派美術館、羅丹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等。美術館的作用日益廣泛多樣,不僅可提高一般群眾的文化水平和美術修養,而且可協助學校的美術教育,還可為美術家的創作提供參考和借鑑,向理論工作者提供資料和資訊。於是,美術館的機構設定又向專門化、多方向和多層次發展。它附設保管、陳列、資料和研究各部門,有的還附設美術學校、錄相室和電影室。美術館從事徵集、鑑定、裝裱、修復和複製工作;進行防止蟲蛀、發黴、龜裂、剝落、變色等物理和化學的保護,佈置防止地震、火災、爆炸和盜竊的措施;陳列上講究科學分類、佈局、採光、溫度和溼度,撰寫說明,發行展覽目錄和藏品圖錄;開放資料室,出版年鑑和報刊雜誌,舉辦各種講演、講座和培訓班,發表論文,對外巡迴展出,派出考古隊,從事民俗學和民族學的考察等。總之,今天的美術館是藝術、教育、學術和科學的多機能綜合體。

有關美術館的各種知識,形成了美術館學。20世紀以前人們曾對美術館的基本活動──收集、儲存、展示進行過研究,稱為美術館志。20世紀後進入積極的、多層次的研究,發展為美術館學。美術館學是研究美術館的歷史、理論和工作方法的科學。它探討美術館的社會作用及其與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係;從美術館史上探索其發展規律;尋求美術館的工作原則與科學方法。

參考書目

A.S.Wittlin, The museum, its historyɑnd its tɑsks in educɑtion,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