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斯,A.

[拼音]:Huang Kan

中國音韻訓詁學家。原名喬馨,後改名侃,字季剛,湖北蘄春人。受業於章炳麟。歷任北京大學、東南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金陵大學等校教授。在音韻學領域,他主要提出以下3個觀點:

(1)古韻分28部,晚年又提出閉口韻平入各分3部問題;

(2)古音分19紐;

(3)古音上聲作平聲。

黃侃的古韻28部,採用的是古韻三分法。他吸收了戴震入聲獨立的見解,繼承了前人的古韻研究成果,把古韻定為28部:

陰聲:歌灰齊模侯蕭豪咍

陽聲:寒痕先青唐東冬登覃添

入聲:曷沒屑錫鐸屋沃德合怗28部的韻目,都是用“古本韻”。

黃侃的古本韻是從等韻原理出發,認為凡是純一、四等韻都是古本韻,按《廣韻》韻目確定了32個古本韻。這32個古本韻,除了上文28部的28個韻以外,還有4韻:歌韻的合口戈韻,曷韻的合口末韻,寒韻的合口桓韻,痕韻的合口魂韻。這就是有名的黃侃古韻28部和古本韻說,在音韻學界有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按照黃侃古本韻的理論,古本韻不應是32個,而應是34個。因為《廣韻》的談、盍兩韻都是一等韻。後來黃侃重新解釋了這個問題,他採取以收-嬜尾的韻部與收-m尾對校的方法,認為談相當於痕,盍相當於沒,應該獨立。但是因為例字太少,他沒有把這個主張正式公佈。

黃侃的19紐說,也是在繼承前人古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認為凡是在一、四等韻(即古本韻)中出現的聲紐就是古本紐,共有19個。它們是:

見(群)溪疑

曉匣影(喻三喻四)

端(知照)透(徹穿審)定 (澄神禪)泥(娘日)來

幫(非)滂(敷)並(奉)明(微)

精(莊)清(初)從(床)心(山邪)括號裡的是隸屬於古紐的《切韻》音系聲紐。黃侃19紐比28部的影響小些。

黃侃《詩音上作平證》一文中,指出《詩經》上聲與平聲押韻的現象,意思是在《 詩經 》時代沒有上聲。《廣韻》的上聲在《詩經》時代與平聲是同一個聲調。這個觀點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