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
[拼音]:makesizhuyi he yuyanxue wenti
[英文]:Марксизм и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
И.Β.斯大林著作之一。1950年5月9日~7月4日,蘇聯《真理報》以“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克服語言學發展中的停滯現象,確定這門科學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為目的,組織了語言學問題的計論。討論中,斯大林針對一些青年提出的問題寫了《論語言學中的馬克思主義》,發表在6月20日的討論專刊上。隨後,他為答覆另一些來信的提問,又寫了《論語言學的幾個問題》和《答同志們》,分別發表在7月4日的討論專刊和8月2日的《真理報》上。1950年8月真理報出版社彙集這些文章,以《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為書名,出版單行本發行。1953年譯出中文字。
斯大林在著作中論述了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基礎是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的社會經濟制度,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組織和機構。斯大林強調不能把語言和上層建築混為一談,不能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看成社會的完全分裂,否認社會統一的語言、民族的語言,不能把語言和文化等量齊觀,混為一談。斯大林論述了語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指出民族語言不是階級的,而是全民的,對每個民族的成員是共同的,對整個民族是統一的。斯大林論述了民族和民族語言在社會主義取得世界性的勝利以前和以後的發展規律性,指出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勝利以前的時代,語言的發展只能通過一些語言被同化,另一種語言取得勝利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勝利以後的時代,由於壓制和同化語言的政策已不存在,各民族的語言必將在合作的方式下不受約束地互相豐富起來。由於各個民族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長期合作,將首先劃分出一些區域性共同語言,然後區域性共同語言再融合成一個吸取了各民族共同語言和各區域共同語言的精華的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指出語言的融合是延續幾百年的漫長的過程,不可能有突然爆發──現存語言的突然死亡和新語言的突然創造。
斯大林的這一著作是對馬克思主義語言學說和民族問題理論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語言學發展和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指明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