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融(公元79~166)
[拼音]:Zhouli
中國古代關於政治經濟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經典之一。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故本名《周官》,又稱《周官經》。《周禮》一書問世較晚,西漢成帝時,劉歆(?~公元23)校理祕府所藏書籍,才將《周官》列入書目,但缺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記》補足。王莽建立新朝,劉歆為國師,始改《周官》為《周禮》,並宣稱這是周公居攝時所制訂的典章制度。此書自鄭玄(127~200)作注後,與《儀禮》、《禮記》並列為《三禮》。唐人將全文刻入《開成石經》,宋代列入《十三經》,遂成為中國古代法典。但早在東漢時就有人指出此書是戰國以後的作品,既不成於一人,也不作於一時,是戰國一些思想家為適應統一天下,成就帝王事業的需要而設計的一套制度。《周官》通過各官官制、職掌的規定,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經濟思想。其中關於經濟生活的規定,主要在地官,其次是天官。冬官《考工記》專記手工技藝。
土地關係思想
《周禮》規定,全國的最高土地所有權屬於王(天子)。千里王畿為王直轄之地,王畿內的土地有由王直接佔有的王田,有分封給王直屬的公、卿、大夫、士的采邑,而以王田為數最多。王畿外的土地,天子則分封給諸侯,其佔有情況,與王畿類似。這就形成了經濟上的土地等級佔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政治上的等級從屬關係。
《周禮》將耕地都按方塊田形制進行規劃。其具體規劃辦法有井田制和溝洫制兩種。基本單位都是一百畝(又稱一夫),成正方形。
(1)井田制,九夫一井,不同於孟子所說的八夫一井。井以上一律是四進位,為邑、丘、甸、縣、都,一直都成正方形。
(2)溝洫制,一夫以上是十進位,縱橫皆十對,成正方形。田間有相應的水道系統:遂、溝、洫、澮。采地用井田法規劃,可使分封給公、卿、大夫的土地都成正方形,集中在一起,對王田的計算則無此必要。土地不論劃井與否,皆無“公田”。直接生產者的身份地位、地租剝削形式,也不因劃井與否而有所不同。
無論是王田或採地,全都役使農民耕種。農民受田以家或夫為單位,受田辦法,或是:“不易(不須休耕)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種一年,休耕一年)家二百畝,再易之地(種一年,休耕二年)家三百畝”(《大司徒》)。或是:“上地,夫一廛(宅地),田(不須休耕)百畝,萊(須休耕)五十畝;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畝,萊百畝;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畝,萊二百畝;餘夫亦如之”(《遂人》)。通算一夫受田約為二百畝。
貢賦思想
《周禮》的中心思想,是組織人民,充實府庫,以求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在上述貴族佔有土地制度下,天子、諸侯要其臣民繳納貢賦。貢是人民和諸侯對天子的獻納,包括生產實物和各種珍品。《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將全體人民,分配從事九種職業。《閭師》根據人們的不同職業,分別規定其應向統治者貢納的物品。這就是貢的主要內容。賦包括兵役、各種徭役和田稅,是土地佔有者貴族對直接生產者的課徵。《周禮》規定地稅稅率為:“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徵二十而五”(《載師》)。距王城近的負擔勞役多,故地稅輕;距王城遠的負擔勞役少,故地稅重,體現了負擔公平的原則。
財政思想
《周禮》規定一定的財政收入用於一定的用途。財政支出以節用為原則,各地都應有結餘財物,以備他用。掌管全國財政的最高機關為大府,下設各自獨立的會計和出納機構。出納機構有:王府,為王的私庫;內府,是掌管貨賄的國庫,供頒賜等公用、“大用”;外府是掌管百物的國庫,供一般支出。掌管會計的最高機構為司會,其屬官有:職內,專管歲入會計;職歲,專管歲出會計;職幣,專管結餘。這套財政管理制度比較完備,特別是關於實行會計與出納分立和王的私庫與國家公庫分立的制度。
商品交換思想
《周禮》作者雖重視農業,但並不忽視商業的作用,對於不同情況的商品交換,規定了不同的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司市》)。三市各自有其處所,不相雜亂。管理市場的官員有:司市、胥師、肆長、胥、司稽、司暴等等。嚴格規定可以入市的貨物,凡“偽飾之禁”所列的十二種情況是不準入市的。商品按品種、按價格分別列肆,使商人不致以次貨冒充好貨;並主張統一度量衡,以便利商品的交換。商品價格由胥師核定,而不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然形成。主要商稅為布,徵收物件為出售的商品。官卡也徵稅。泉府(徵收商稅的機構)在商品滯銷時,可以收購,使市場得以活躍,泉府在賣出這些商品時,又注意防止投機倒把,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整個商業活動都是受官府控制的。
《冬官》(《考工記》)將手工業者與王公、士大夫、商旅、農夫、婦功同列為國之六職。手工業曾號稱“百工”,規模大,技術水平也高。它的記述,也表明作者對製造品和生產技術的重視。
《周禮》對歷代封建王朝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王莽改制以《周禮》為主要依據,宋代李覯的《周禮致太平論》、王安石新政,以及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都從《周禮》中吸取過某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