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大殿

[拼音]:Gujin Tushu Jicheng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的一部類書。原名《古今圖書彙編》。初由誠郡王(胤祉)命其門客陳夢雷纂集,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成書。世宗即位,又命蔣廷錫等據《彙編》重新編校,刪去胤祉、陳夢雷等人姓名,改為此名。全書1萬卷,目錄40卷,約1.6億字。該書綜合了清代所能見到的有關古籍中的資料,按類編排,分為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 6個彙編;每一彙編之下又分成若干典,共32典;典下再分部,共6109部;每部都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的順序,把中國幾千年的史料和有關人物,用簡單的條目統貫起來。所輯錄的古籍,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入,很少改動。引證詳註出處,便於查對原書。分門別類較為清晰,糾正了以往類書部類重複、分合不當之弊;且每部逐項排比釋文,去取謹嚴,是一部集古今圖書之大成的用途巨集富的古代百科全書。本書編成後,於雍正四至六年(1726~1728)由清內府用銅活字排印成64部;光緒十四年(1888) 用扁體字鉛印1500部;光緒二十年(1894)上海 同文書局石印100部。該本附有清代龍繼棟所作《考證》 8冊,訂正了原書引文錯訛脫漏之處約2萬條。第4次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銅活字本影印的縮印本。1986年起,中華書局與巴蜀書社合作,據中華書局縮印本重新影印,改裝為 121冊。新增《簡明索引》一冊,可分別從經(彙編、典、部)或緯( 匯考、總論、列傳等項)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