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村伊智朗(1932~  )

[拼音]:Di

先秦時期西北民族,又用以泛指北方民族。狄字或作“翟”。狄人部落眾多,春秋時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赤狄隗姓,即殷及西周之鬼方,甲骨卜辭與金文皆有記載,為西北大國,略當今陝西、甘肅、寧夏及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帶。《周易》記載:“(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末其勢仍盛,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至周成王時,命盂率兵伐鬼方,“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可見其人徒之眾。春秋之初,赤狄東山秦、晉之北而入於晉,並據太行而建群國,其勢力大盛,又東向滅掉邢國(都今河北邢臺)、衛國(都今河南淇縣)。這時,楚國也興起於南方,形成“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的嚴酷局面。雖值齊桓公霸業盛時,邢、衛二國重建,但仍無力恢復其故土。是後狄人西擾周、晉,並與王子帶勾結,將周襄王逐出王都。晉文公出兵勤王,大敗狄師,殺叔帶。狄乃東渡黃河,進入河南、山東,侵擾宋、衛、齊、魯。後狄人發生分裂,力量削弱,晉遂攻滅潞子、甲氏、留籲、鐸辰等國,赤狄大衰。白狄原與秦同居雍州,在晉國西,後亦漸徙晉東,更東至魯西,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鮮虞三國最大。肥、鼓後為晉所滅,春秋末鮮虞改稱中山,戰國時成為與燕、趙、韓、魏同時稱王的千乘之國。20世紀70年代在河北平山縣發現中山國都遺址及中山王墓。出土文物表明,白狄正在逐步融合於華夏族,並在戰國中期與華夏文化趨於一致。春秋中葉活動在今山東、河南、河北間的長狄,又名鄋瞞,以其服屬於赤狄而蒙狄稱,因其族人體形高大故名長狄,其各部分別滅於晉、齊、宋、魯、衛。

參考書目

蒙文通:《周秦少數民族研究》,龍門聯合書局,上海,1958。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北京,1984。

參考文章

阿狄森氏病如何防治?內科阿狄森氏病實驗室檢查有何意義?內科阿狄森氏病如何診斷?內科阿狄森氏病有何表現?內科什麼是阿狄森氏病?內科狄路易斯的預測歷史趣事人們常聽到的"阿狄森氏病"是怎麼回事面板科與傳染帶“金狄”的詩句文學《狄公案》的由來文學吳狄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