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亞克,F.
[拼音]:ouzhou zhongshiji daxue
[英文]:medieval universities of Europe
11世紀,西歐封建制度已經確立,農業生產緩步上升。隨著剩餘農產品的增多,手工業得到發展並逐漸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業活動也逐步展開。專職的工商業者聚居一處,從事生產和貿易,逐漸形成了中世紀的城市。城市的普遍興起和發展,國際間貿易和交往的日益頻繁,加上十字軍東侵使拜佔廷文化迅速傳遍整個歐洲,客觀上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這些社會條件的變化,使原有的僧院學校和大主教學校再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於是,出現了中世紀的大學。
起初在某些城市,學生按籍貫組成“同鄉會”(nation),教師按所教的學科組成行會性質的“教授會”(facultas)。由於需要, 這些學生團體和教師團體結合成學習和研究的“組合” (universitas),這些“組合”就成為最早的大學。12世紀,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開始出現了一些最早的大學。13世紀後,歐洲各國增設了一些大學。中世紀大學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者是薩萊諾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
薩萊諾大學設在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附近的薩萊諾。薩萊諾原是療養勝地,有一所醫學校。11世紀初,醫學校成為醫學研究中心。當時,猶太人阿非利加諾來到薩萊諾,編譯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的醫學著作,對醫學理論和醫療事業有很大的推動,於是,醫學校名聲大振,有志學醫的青年聯合起來,和醫師訂立合同,規定學生納費和醫師傳藝的條件,進行知識交易。這便成為歐洲最早的醫科大學。1231年得到政府承認。
博洛尼亞大學以研究法學著稱。博洛尼亞地處義大利北部商業要衝,過往商旅絡繹不絕,商業糾紛時有發生,訴訟案件頗多。博洛尼亞原有一所法律學校,1158年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裡克一世的敕令,發展成為正式的大學。該校主要是學習民法和教會法。13世紀初,學生達5000餘名。1316年增授醫學,1360年又增授神學。
法國的巴黎大學在中世紀也素負盛名。這所大學由原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學校發展而來,主要研習神學。12世紀初,經院哲學家、實在論者威廉主持校務。經院哲學家、概念論者P.阿貝拉爾於1108~1139年間曾多次在巴黎大學講學,前後戰勝論敵威廉和唯名論者洛色林。此後,巴黎大學更加興盛,遠近學者多來就學。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賜給巴黎大學許多特權。1231年,羅馬教皇以諭令肯定該大學的自決權。巴黎大學分為文、法、醫和神學4科,成為當時西歐大學的典範。
中世紀大學按領導體制可分兩類:
(1)博洛尼亞大學稱為“學生大學”,由學生主管校務。教授的選聘、學費的數額、學期的時限和授課的時數,均由學生決定。歐洲南部的大學,如義大利、 法國(巴黎除外)、 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學多屬此種類型。
(2)巴黎大學稱為“先生大學”,由教師掌管校務。歐洲北部的大學,如英格蘭、蘇格蘭、德國、瑞典和丹麥等地的大學,多屬此種類型。
中世紀大學享有種種特權。
(1)許多大學有權設立特別法庭,有內部自治的權利。大學教授有裁判權,凡外人與大學生髮生訴訟時,均由大學審理。
(2)大學師生還可以免除賦稅及服兵役的義務。
(3)大學還有頒發任教特許證的權利和授予學位的權利。
(4)大學有權中止講課、罷課和遷移校址。
中世紀大學一般有文、 法、醫和神學等4科。有的大學分設兩個法科(教會法與民法)。宗教改革運動之後,有的大學分設兩個神科(新教和舊教)。文科屬於大學的預備教育,學生文科結業後升入其他某一學科繼續學習。大學的課程起初並不確定,至13世紀,課程內容漸趨一致。文科課程為七藝及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等;法科課程分民法與教會法兩類;醫學課程有希臘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和一些阿拉伯人的醫學著作;神學課程主要是《聖經》及經院哲學家的神學著作。
中世紀大學用拉丁語作為教學語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講演、背誦和辯論。講演是由教師誦讀教科書原文及其註解, 學生逐字逐句筆記。 背誦包括複習和討論,通常把學生劃分為小組,由水平較高的學生領導。辯論由兩名學生或兩組學生進行對辯,由教師主持,裁定勝負。有時由一名學生就某一問題的兩面自己提出論據,自己辯駁,稱為獨辯。
大學生剛入學時稱為bejaunus,意為新生。經過一段學習後,可以成為baccalaureus,意為學士,學士只是一種獲得教學證書的候補者的資格,並不是學位。待修畢大學課程,經考試及格,可得到碩士(master)、博士(doctor)的學位。當時,博士和碩士兩種學位,並無程度上的差別。它們的區別是:碩士考試不公開,合格者發給證書,取得教學資格。博士考試公開舉行,有隆重儀式。考中者,到主教所轄的地區,由副主教賜給學位。凡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統稱之為教授(professor) 。中世紀大學生一般要花費3~7年的時間才能得到博士或碩士的學位。
到了13、14世紀,中世紀大學已遍佈歐洲各地。政府和教會或則認可現存大學,或則設立新的大學。到文藝復興之初,歐洲的大學已達80所。中世紀大學的出現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作了準備,對歐洲社會的前進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並對當時和後來的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近代歐美的大學多受其影響,有的則是從中世紀大學發展而來的。
參考書目
Arthur O. Norton, Readings in the History ofEducation, Medieval Universitie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09.
Roberts Rait,Lif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