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共產黨

[拼音]:yaokong zhidao

[英文]:remote guidance

由導彈以外的指揮站控制導彈飛行的一種制導系統。指揮站可設於地面、海上(艦艇)或空中(載機)。指揮站的制導指令計算裝置,根據跟蹤測量系統測得的目標和導彈的運動引數,選定的導引規律(見導彈制導系統)和對制導過程的動態要求,形成制導指令,通過指令傳送裝置不斷髮送給導彈,彈上接收機接收制導指令並進行解調,由自動駕駛儀控制導彈飛行,直至命中目標。

遙控制導系統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1)彈上自動駕駛儀;

(2)指揮站內的傳送裝置和彈上接收機等組成的指令傳輸系統;

(3)指揮站內的制導指令計算裝置;

(4)指揮站內的跟蹤測量系統。它們可用各種器件或裝置組成,如數字或類比電路、慣性儀表和執行機構組成自動駕駛儀;有線或無線傳輸裝置組成指令傳輸系統;專用數字或模擬計算機組成制導指令計算裝置;雷達、光學、電視裝置或它們的組合組成跟蹤測量系統。

遙控制導系統大致可分為:有線指令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

有線指令制導

通過連線指揮站和導彈的導線傳輸制導指令制導。其制導距離受導線長度的限制,多用於射程較近的導彈(如反坦克導彈),其優點是不易受干擾。

無線電指令制導

將制導指令轉換為專用的編碼,通過無線電波傳送至彈上,控制導彈飛行。其跟蹤測量系統用得最早和最廣泛的是雷達。有的導彈還裝有應答機,在接到指揮站發出的探測脈衝後,發回應答訊號。

波束制導

由指揮站用無線電或鐳射波束(代替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行。跟蹤測量系統使波束保持指向目標,彈上裝置自動測定其偏離波束中心的角度和方向,並使導彈基本處於波束中心飛行,直至命中目標。

遙控制導是最早被採用的制導系統,通常用於地(艦)空、空空、空地(艦)、反坦克、反彈道導彈等各類導彈。其中以地空導彈用得最多。如20世紀40年代德國的“萊茵女兒”,50年代蘇聯的"SA-2"和美國的“奈基-Ⅱ”,70年代聯邦德國和法國的“羅蘭特”等。早期的地地導彈,也曾採用這種制導系統。

遙控制導的優點是彈上裝置簡單,在一定射程範圍內可獲得較高的制導精度。缺點是射程受跟蹤測量系統作用距離的限制,制導精度隨射程的增加而降低,並易受干擾。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遙控制導一般可與其他制導方式組成複合制導。只有射程較近的戰術導彈才採用全程遙控制導,通常還同時採用多種跟蹤測量手段,以提高導彈的戰鬥效能。測量和控制誤差是影響遙控制導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製新型測量裝置和應用現代控制理論設計制導系統,受到普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