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雷亞蒙

[拼音]:Cishan yizhi

[英文]:Cishan Site

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位於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東南的臺地上,北依磁山,南臨洛河。面積約13萬平方米。1973年發現。同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和邯鄲市文物管理所開始對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已發掘6000多平方米。據碳14測定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5400~前5100年,早於仰韶文化。磁山遺址遺存比較豐富,年代較早,特徵明顯。磁山文化因此而得名。它的發現對於探討仰韶文化的淵源和追溯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磁山遺址發現的房子為橢圓形和圓形兩種。半地穴,深約 1.2米,長3米,寬2米。前有一坡道或臺階。房內堆積很多,蘆葦壓印的燒土地當是房子牆壁或屋頂的遺存。窖穴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等幾種,以長方形為最多。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塊大礪石,周圍散佈很多石塊、石片、殘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當時石器加工場所。有的底部發現在石磨盤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糧食窖穴形狀多長方形,深度在3~6米之間,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積,厚度一般在0.5~2.5米之間。另外還發現近百處由石磨盤、磨棒和陶盂、支架、三足缽、小口長頸罐等成組器物堆放在一起的跡象,最少 3件,多者達20餘件,它的性質還有待研究。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骼及植物果實。

陶器多手製,火候低,陶質粗糙,造型簡單,器形不規整,器壁較厚,以夾砂陶為主。羼和料有石英、粗砂、細砂和雲母。顏色有紅、褐和灰褐 3種。據出土紅陶樣品的測定,燒成溫度為 700~930℃。器表多素面,紋飾以淺細繩紋較多,還有編織紋、附加堆紋、剔刺紋等。泥質紅陶胎厚,火候低,光潔度差。器形有倒靴式支架、直壁平底盂、三足缽、小口長頸罐、漏斗形器、舟形盆、罐、圈足罐、豆等,以支架、盂最有代表性。另外還發現一些微型陶器,可能是祭祀用的冥器。

石器有斧、鏟、錛、鑿、鐮、磨盤、磨棒等。以斧的數量最多,有通體磨光,也有區域性磨光,器形一般都較小。

出土骨器數量較多,有鏟、針、笄、鏃、魚鏢、梭、錐、匕、飾等。蚌器有鏟和裝飾品。

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包括獸類、鳥類、龜鱉類、魚類、蚌類等 5大類、23種。家畜家禽有犬、豬和雞。

參考文章

磁山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