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德,G.

[拼音]:wenhua shiying

[英文]:cultural adaptation

反映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文化對於環境的適應,有時也指文化的各個部分的相互適應。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的物質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美國文化人類學家L.A.懷特認為,文化是特定的動物有機體用來調適自身與外界環境的明確而具體的機制。文化對於環境的適應主要表現為工具和技術適應、組織適應、思想觀念適應這3個方面。

人類為了生存,需要通過勞動去佔有自然。在人類的早期,自然條件的狀況決定了人類勞動所採用的工具和技術水平。用斧子砍樹,用漁網捕魚,用弓箭狩獵,斧子、漁網和弓箭等文化元素,都是人類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而適應自然環境創造出來的。人類為了生產和生活,需要制定曆法,確定年、月、日、時和節氣,這些也是根據地球執行的規律創造出來的。時空觀念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天文學、數學、幾何學、物理學等,也是以自然環境為依據的。

作為文化基本要素的社會組織是適應社會需要而產生的。初民社會,人類為了安全和覓食的需要結群生活,出現了原始群、部落和氏族組織。私有制產生以後,又出現了國家等社會組織。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增長,人類不得不更有效地組織起來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自近代以來,各種為數眾多的巨大的社會組織──包括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文化的、宗教的、科學的、教育的、娛樂的等社會組織紛紛建立起來。每一種社會組織都是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而建立,並圍繞這個目的而執行。例如,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設立了地震局,80年代成立了老齡委員會,改革以後出現了許多工業和貿易公司等,無不是為了適應環境變遷的需要而作出的組織調適。

思想觀念的適應性尤為明顯。思想觀念是物質生活條件的反映,它又反作用於物質生活條件。資本主義精神只有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能夠使勞動產品變成商品的時候才會產生。當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並暴露出種種弊端時,人類為了從這種困境中解脫出來,才有可能產生出種種社會主義思想。一般來說,雖然環境變化在先,思想反映於後,但思想對於環境的適應是最敏感的。

文化適應與文化進化是兩個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從長遠趨勢看,文化適應與文化進化是一致的,但從每個具體時期和具體地區看,兩者並非完全相同。文化進化反映著人類社會由同質狀態向異質狀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的發展,文化適應反映著環境的變遷,要求文化作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可能是進步的,也可能是退步的。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看,文化對倒退的適應只是暫時的,總的趨勢則是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