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金墓

[拼音]:Jinggangshan Geming yizhi

[英文]:Jinggang Mountains Revolutionary Sites

位於江西、湖南兩省交界處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地勢險要。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寧岡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多次擊退國民黨軍隊的“進剿”,根據地逐步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3個全縣和吉安、安福各一小部以及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部分紅軍留守井岡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領導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的建立,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岡山革命遺址包括 9處:三灣改編舊址、古城會議舊址、茅坪革命舊址、大井毛澤東舊居、茨坪革命舊址、礱市會師舊址、永新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聯席會議會址、黃洋界哨口和柏路會議舊址。舊址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祠堂、書院、店鋪或民房。

茅坪在寧岡縣城礱市東南16公里處,四面群山環抱,曾一度是湘贛邊界黨政軍的大本營。革命舊址包括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毛澤東舊居、紅四軍士兵委員會、中共井岡山前敵委員會和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等舊址。湘贛邊界黨的一大會址原為謝氏慎公祠,建於清末,磚木結構。毛澤東舊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有1個小廳堂,10間小房,樓上開有八角形天窗,故又稱八角樓。中共井岡山前敵委員會舊址原為攀龍書院,始建於1867年,是一棟三層樓閣式的建築,磚木結構,內有一個樓閣,二個天井,前後二廳和十四間房,面積 664 平方米,一、二樓為紅軍醫院,三樓為前委辦公室。工農兵政府舊址為一座民宅,一廳七房,一個天井,面積 246 平方米,各部委均在此辦公。

茨坪舊址包括毛澤東舊居、紅四軍軍部 (含朱德舊居 )、中共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官教導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別區公賣處等。建築均為青瓦土木結構的民房或店鋪。茨坪周圍的天險要隘五大哨口,當年均修築有防禦陣地、瞭望哨、營房等建築,黃洋界哨口是其中重要的一個,1928年8月,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即在此進行。

礱市會師舊址包括毛澤東、朱德會見舊址和紅四軍建軍廣場。舊址原為“龍江書院”,建於清道光年間,是湘贛邊界寧岡、酃縣、茶陵三縣的最高學府。建築分三進,中間有天井,兩邊有廂房。後進是三層樓房,名文星閣,毛澤東曾在此舉辦過軍官教導隊。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在文星閣第一次會見,商量兩軍會合後的一些重大問題。廣場在龍江河畔,面積約 0.5平方公里。

1929年2月大部分舊址遭到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自1960年開始,逐步對舊址進行維修和按原貌復原,並在幾個重要地區建立紀念碑、紀念亭,修建烈士墓等。1958年建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使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歷史得到了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