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範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範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1
1883年,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停止思考了。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學生以及親屬都來到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將他與其夫人合葬在一起,為他舉行了簡樸而又莊嚴的葬禮。在葬禮上,恩格斯以極其悲痛與無比崇敬的心情發表了這篇演說。
作為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可以說,恩格斯是最瞭解馬克思的一個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別人難以體會的,也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在這篇演講中,恩格斯並沒有直接陳述悲痛的字眼,而是用平常的話語來打動聽眾,讓人信服,他所作出的一切評價都是真實客觀的。馬克思的逝世對世界無產階級人民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恩格斯把他的貢獻與達爾文對於有機物的發展規律相比較,說明了馬克思對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是巨大的。恩格斯高度讚揚了馬克思的一生的兩大發展,除此以外,他還對科學領域的極其關心。馬克思的貢獻是偉大的,同時恩格斯也對馬克思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作出了十分精闢的肯定,形象而生動地表述了馬克思生前的為人,“他或許有很多敵人,可不見得有一個私敵”,讓聽眾瞭解到馬克思是一個胸懷廣大的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
字裡行間讓人感受到,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對於另一位大師逝世的悲痛。明確、嚴謹、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富有情感的語言,中肯理性的評述,構成了這經典悼詞。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2
1883年3月14日下午二點三刻,馬克思平起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讀完《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後,我覺得它在告訴人們的是:人類失去了“當代所擁有的最重要的一個頭腦”,國際工人階級失去了“在緊要關頭都自然地去請教的中心點”,我們今後該怎樣做?在這個講話的最後,恩格斯說:“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是的,馬克思為世人留下了《資本論》鉅著。他獨一無二地解剖了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預言著人類社會應該存在的公正和公平的“模式”。應該承認,儘管這世界上有許多人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惡魔,但不管怎樣,馬克思沒有“私敵”。
馬克思不是隻看見地球綠色的草地和藍色的海洋,不是隻看見汽車馬達的啟動和車輪的運轉,他看到了它們背後隱藏著的規律。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無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現實迷霧和未來時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的世界觀裡,這種眼光給人們以無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觀就是一個例子。“物質資料的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生產力的發展決定分工的發展,而分工發展的各個階段,同時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種形式”,“分工的每一階段還決定個人與勞動材料、勞動工具和勞動產品有關的相互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些晶瑩剔透、好不含糊的見解成了人們重大的思想理論武器,過去的一切神靈之身、神靈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這裡都煙消雲散了。
當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馬克思並不是高興得忘乎所以,因為馬克思活著不是為自己,不是為少數人,他關心的是全人類。他的胸懷如此豁達,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為他的整個心都裝著全人類,他的血液裡流的是全人類的靈魂。所以他不是一時半響的地懶洋洋地哼著“人類讚歌”,而是用他畢生的心血為人類謀福利。當資本主義工業資本把全球鬧得天翻地覆之時,把工業文明“哺下”到世界每個角落之時,馬克思沒有隨著資產階級一起慶祝乾杯,他噙著淚水的眼睛看著貧困潦倒的底層人們————無產階級,這些佔世界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的處境讓他不得不為人類設想一個更好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儘管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馬克思所創立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沒有了馬克思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以簡練的語言概括了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發現之一,即唯物史觀的發現:“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這裡,恩格斯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採取一定方式進行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社會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麵貌;生產方式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推動著一種社會形態向另一種社會形態的轉變;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著由政治、法律以及道德、哲學、宗教等構成的上層建築,規定著它的性質、基本內容和發展方向。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思考一切”的思維品質,他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求實精神,無疑應該成為學生的精神養料。馬克思所以能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首先是他在青年時代其就立志“為人類工作”,並且具有“目標始終如一”的頑強意志。。我們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進都是對馬克思學說的真正發展,也是對馬克思最好的紀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3
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易懂但震撼人心,對馬克思的人生感觸頗深。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我難以想象在一個半世紀前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馬克思如何語出驚人的做出這一跨時代的發現。
剩餘價值的發現,正像恩格斯所說的“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竟然透過一切迷霧揭示了剩餘價值的存在。其對資本主義剝削本性,對資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揭露,可謂給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上層資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給予了無產階級所有鬥爭最強有力的理由和武器。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人們再也不會在迷霧裡猶豫徘徊,人們終於有了堅定的信念:無產階級就要反抗醜陋的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就要解放全人類!
但就是這樣一位偉人的一生卻是貧困潦倒,坎坷痛苦的。我不知道他是否為自己的選擇猶豫過;但不可否認的卻是,他的思想曾使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震撼驚和恐慌;他的《資本論》是當今無論社會主義或是資本主義社會爭先研究的一部不朽鉅著;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種意識被稱為科學,幾乎讓人難以發現它的錯誤;他的一些理論在一個半世紀後仍深奧的需要人們深入理解;他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預見又是何其的具有前瞻性
“最偉大的頭腦停止思想了”,在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悼文中不是個人的悲傷,而是像其所說的“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恐怕再也難有人有這樣一顆睿智的頭腦,馬克思達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這位大鬍子哲學家的畫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