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
[拼音]:gongtuanzhuyi
[英文]:syndicalism
又稱無政府工團主義或革命工團主義。工會運動中的無政府主義。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末的西歐拉丁語系國家,20世紀初在法國和義大利廣泛傳播。1906年法國勞工總同盟亞眠代表大會把工團主義的理論和策略原則寫進了《亞眠憲章》,作為法國工會運動的指導思想。20世紀初期,工團主義由法、意等國傳至西班牙、葡萄牙、挪威、荷蘭、美國及阿根廷、烏拉圭、智利、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俄國共產黨(布)內也曾出現過工團主義的反黨派別──工人反對派。30年代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加深和階級鬥爭的激化,工團主義影響日益削弱。代表人物有法國的G.索列爾、貝蒂埃、德勒薩爾和義大利的A.拉布里奧拉、列昂奈等。其中索列爾的理論較為系統和完備,著有《工團主義的前途》、《現代經濟概論》、《進步的幻想》、《論暴力》等。
工團主義者提出,工團(工會)是反映工人全部生活的現實單位,是工人階級組織的自然形式,是階級意識的“熔爐”,它是組織工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唯一手段。工團將消滅一切政治組織,並將完全取代國家。工團主義者認為,國家就其本質而言是資產階級壓迫的工具。反抗是人類本性中存在的一種動力,工人反抗資本剝削的唯一形式是罷工。任何罷工,都有助於提高工人階級的反抗意識,並有可能導致總罷工的爆發。在工會領導下的總罷工則是工人推翻資本主義的普遍途徑和手段。他們並不否定階級鬥爭,但否定政治鬥爭是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把階級鬥爭僅僅歸結為經濟鬥爭。他們也不否定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必要性,但認為生產資料應歸工會所有。他們反對建立社會主義政黨,認為社會主義政黨不是工人的階級組織,而是一切階級基於對社會主義信仰的“思想體系的聯盟”,不能領導工人階級實現自身的解放。主張在資本主義制度被推翻後,建立一種沒有國家、軍隊和法律,根據經濟需要自由結合的,以工人為主體的無政府狀態社會。В.И.列寧在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鬥爭中,同時揭露工團主義是來自左面的修正主義,是機會主義的同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