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拼音]:KuoziKulepashi yu Bayansulu

哈薩克族愛情長詩(亦譯作《闊子少郎和巴彥美人》)。寫一對哈薩克族青年男女──闊孜和巴彥,曾由他們的父親“指腹為婚”,他們出生後,闊孜的伏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308.html' target='_blank' >蓋茲萑ナ饋0脫宓母蓋墜薟輝附脫寮薷吲媼骼氳墓露危徒約旱募野嵬T兜牡胤健9菸私餼鏊 9萬匹馬飲水的困難,將女兒巴彥許給了庫達爾,藉以籠絡庫達爾為他打井和牧放馬群。但是,女兒巴彥始終盼望著與自己真心相愛的闊孜結合。在哈拉拜搬遷時,巴彥料定闊孜會來與她相會,便沿路留下耳環、手鐲、牧羊棍子作標記。後來,她留下的棍子都長出了樹葉。闊孜按照標記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巴彥。正當這對情人相聚時,哈拉拜與庫達爾共同害死了闊孜。巴彥為了復仇,用短劍把庫達爾刺死,並自殺殉情,長詩以悲劇結束。在另一種異文中,闊孜在與庫達爾決鬥中取勝,嚴懲了庫達爾和哈拉拜。

《闊孜庫勒帕什與巴彥蘇魯》不僅歌頌了一對青年純真的愛情,還記述了8至10世紀左右,突騎施與葛邏祿時代哈薩克族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