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紱(1362~1416)

[拼音]:tongsu yinyue

[英文]:popular music

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鬆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

通俗音樂的體裁、類別

通俗音樂的種類多,傳播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發展和變化,所以人們對通俗音樂的概念以及對它的概括方法也有很大不同。在20世紀上半葉,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輕快流暢、比較接近古典音樂的器樂曲或音樂喜劇(例如J.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吉卜賽男爵》和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稱為輕音樂,把時尚流行的歌舞,特別是通俗的流行歌曲稱為通俗音樂或流行音樂。由於互相移植、借鑑和融合,已很難把輕音樂與通俗音樂作嚴格的區分。有關通俗音樂或輕音樂的音樂文獻、專著以及字典等資料,幾乎都把輕音樂包括在廣義的通俗音樂這一專案中(如《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

通俗音樂一詞,早見於19世紀的演出報導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通俗音樂通常包括爵士音樂、拉丁美洲的倫巴和探戈等歌舞音樂、一般電影歌曲、音樂劇、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樂(如美國新民歌、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歌曲、法國小曲、黑人靈歌、夏威夷音樂、中國的時代曲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俗音樂的名目更為紛繁,除上述類別外,又加進了搖滾樂(曾譯搖擺樂)、新搖滾樂、鄉村與西部音樂、黑人的靈魂樂與布魯斯、迪斯科、怡情音樂等。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變種。如爵士音樂有“熱爵士”、“涼爵士”、“博普樂”、“現代爵士”,搖滾樂則有民間搖滾、東海岸搖滾、西海岸搖滾、迷幻搖滾等。此外,還有許多支流,如迪斯科發展中有扭扭舞、巴沙諾瓦以及今日的霹靂舞。有人還把輕鬆活潑的軍樂,以及根據古典和通俗的世界名曲改編和選奏的音樂(如把世界名曲主題串聯一起,用搖滾樂或迪斯科節奏來演奏的“連環扣”,以J.海頓《F大調絃樂四重奏》的第2樂章改編成單獨演奏的《海頓小夜曲》,從П.И.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中選出來的舞曲),也都概括在通俗音樂之內。至於中國或其他國家的革命群眾歌曲,從體裁、形式以及許多特徵來看,事實上與通俗音樂並無不同,但為了突出這種歌曲在該國某一歷史時期所起過的積極作用,通常把革命群眾歌曲作為專項列出,不包括在通俗音樂之內。

通俗音樂的題材內容

通俗音樂大多取材於日常現實生活。聲樂作品以愛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寫人生倫理、生活理想、思念故鄉以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和批判等內容。器樂作品以舞曲和改編曲居多,比較強調明朗樂觀的描寫。在資本主義國家,通俗音樂雖有不少格調低下、消極落後,甚至色情淫穢的內容,但在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也出現許多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種族歧視和揭露社會黑暗面的歌曲。由於通俗音樂面向一般市民群眾,比較強調娛樂性,所以即使是較嚴肅或具有悲劇性內容的作品,也往往使用較輕鬆的筆觸來陳述,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都很自由,富於變化。

通俗音樂的音樂特徵

通俗音樂的結構形式通常比較短小簡練,器樂曲常作機械的反覆和簡單的變奏,常與舞蹈結合在一起;許多通俗音樂強調即興性,而這種即興性意味著一種高超的技藝和音樂感覺的敏銳性,這一點和民間音樂相似。

在旋律上,通俗音樂力求易記易唱,音域較為狹窄,聲樂曲以分節性歌曲居多。不少通俗歌曲與民間音樂有緊密聯絡,經常採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階和調式,因而更具有通俗性。

在節奏上,通俗音樂強調強烈、清晰、單純而富有變化。樂曲的整體或整個段落常採用長時間的固定節拍(如圓舞曲、波爾卡等)或固定節奏(如迪斯科等)。

在和聲上,通俗音樂遠較古典音樂簡單純樸,但在近年發展中,也出現了不少複雜化的處理,例如現代爵士音樂中使用了十二音技法。

在音色配置上,通俗音樂的樂隊,通常人數不多,但力求發揮各個樂器的獨特效果。隨著科學、特別是電子工業的發展,現代通俗音樂越來越多地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不但使用電子樂器,而且使用電子合成器、電子音樂以及其他的特殊音響和複合音響等。在錄音製作和實況演出時,話筒的操縱技術已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段。

通俗音樂的演出形式強調群眾性,經常與舞蹈相結合,特別是在大型的演出中,廣泛使用舞蹈、舞臺美術、燈光、服裝、新的音響媒介等,並與其他藝術綜合在一起。演員經常與聽眾交流,同歌共舞,打成一片。在資本主義國家,利用通俗音樂這種形式傳播低劣庸俗、淫糜狂亂的思想意識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通俗音樂的歌唱法,千差萬別,並不統一。一般說來,較強調演唱者本人的自然嗓音,要求吐字清晰,以情動人。但也有結合應用民間唱法或美聲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後者如法國小曲中的美聲派。

通俗音樂和古典傳統音樂不同:古典音樂大多是前人所作,經過長期的歷史檢驗被保留下來,從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都是較為完美的精華,因而有相對的穩定性;通俗音樂則大多是此時此地創造出來的音樂,多數是未得到公認的傳世之作,因而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俱存,有待於歷史與人民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