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紱、夏昶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
《明史·王紱、夏昶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
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樂初,用薦,以善書供事文淵閣。久之,除中書舍人。
紱未仕時,與吳人韓奕為友,隱居九龍山,遂自號九龍山人。於書法,動以古人自期。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有投金幣購片楮①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雖豪貴人勿顧也。有諫之者,紱曰:“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在京師,月下聞吹簫者,乘興寫《石竹圖》,明旦訪其人贈之,則賈客也。客以紅氍毹②饋,請再寫一枝為配,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一日退朝,黔國公沐晟從後呼其字,紱不應。同列語之曰:“此黔國公也 。”紱曰:“我非不聞之,是必於我索畫耳。”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逾數年,晟復以書來,紱始為作畫。既而曰:“我畫直遺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與之,俟黔公與求則可耳。”其高介絕俗如此。
崑山夏昶者,亦善畫竹石,亞於紱。畫竹一枝,直白金一錠,然人多以饋遺得之。昶,字仲昭,永樂十三年進士,後改庶吉士,歷官太常寺卿。昶與上元張益,同中進士,同以文名,同善畫竹。其後,昶見益《石渠閣賦》,自謂不如,遂不復作賦。益見昶所畫竹石,亦遂不復畫竹。
(節選自《明史·王紱、夏昶傳》)
注:①楮(chǔ)一種樹皮可以用來造紙的樹。②氍毹(qú shū):一種毯子。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博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 寫:摹畫
B.於書法,動以古人自期。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 頷:點頭
D.昶……同以文名,同善畫竹 名:名聲
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紱“高介絕俗”的一組是()
①“以善書供事文淵閣” ②“於書法,動以古人自期”
③“雖豪貴人勿顧也” ④“明旦訪其人贈之”
⑤“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 ⑥“紱頷之而已”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王紱博學多才,不僅能善於唱歌和作詩,還愛好看書、“寫山木竹石”,所以特別被當時的人稱讚。
B.王紱作畫不肯輕易下筆,但在遊覽時,飲酒到了興頭上,就會在長廊的`粉壁上藉著酒興盡情地揮灑。
C.沐晟向王紱求畫,過了幾年都沒有得到,最後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書來換,王紱才給他作畫。
D.夏昶和張益為人都很謙虛,夏昶見到張益的《石渠閣賦》後,就不再作賦了;張益見到夏昶畫的竹石後,也從此不再畫竹。
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 分)
①以善書供事文淵閣
②紱曰:“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
③其後,昶見益《石渠閣賦》,自謂不如,遂不復作賦。
參考答案
6、D(應為“聞名”。)
7、D(“高介絕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隨流俗”。由此可推知應為D項。)
8、B(A項對“工歌詩”和“能書”的解釋有誤;C項對“晟復以書來”的解釋有誤;D項中“夏昶和張益為人都很謙虛”脫離了文意,原因應是“自謂不如”。)
9、①由於擅長書法在文淵閣任職。
②王紱說:“大丈夫應該清楚自己所處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說 的)這樣,重要的事情將會怎樣(處理)呢?”
③後來,夏昶看到了張益寫的《石渠閣賦》,自己認為比不上(他),就不再寫作賦了。
參考譯文:
王紱,字孟端,是無錫縣人。他博學多才,善於作詩,字寫得好,畫山水、樹木、和竹石,(技藝)高超稱絕一時。洪武年間,因牽累獲罪被髮配戍守朔州。永樂初年,因為被舉薦,由於擅長書法在文淵閣任職。過了很久,升任為中書舍人。
王紱沒做官之前,和吳縣人韓奕是朋友,隱居在九龍山,於是自稱為九龍山人。對書法,往往用古人來要求自己。作畫不肯輕易下筆,但在遊覽的時候,飲酒到了興頭上就會握著畫筆,在長廊的粉壁上盡情地揮灑。遇有用金錢來購買他的字畫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絕),或者閉門不接納,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貴的人他也不顧忌。有人勸說王紱(不要這樣),王紱回答:“大丈夫應該清楚自己所處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說的)這樣,重要的事情將會怎樣(處理)呢?”住在京城的時候,在月色之下聽到(有人)吹簫的聲音,就乘興畫了一幅《石竹圖》,第二天早晨,尋訪到那個人(把畫)贈給了他,那人卻是個商人。商人用約色的毯子作為贈物,請求再畫寫一枝(竹子)配成雙幅,王紱要回先前的贈畫撕碎了它,退還了(商人)饋贈的禮物。一天退朝後,黔國公沐晟從後面喊王紱的表字,王紱沒有回答。同事告訴他說:“(喊你的)這個人是黔國公。”王紱回答:“我不是沒有聽到他的喊聲,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畫罷了。”沐晟跑過來趕上了王紱,果然用作畫的事來請求王紱,王紱對他點點頭而已。過了幾年,沐晟又來信(催促),王紱才為他作畫。過了不久說:“我的畫直接送給黔國公不好。黔國公的賓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為朋友的關係(把畫)送給平仲微,等黔國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這樣清高耿直,不隨流俗。
崑山人夏昶,也善於畫竹石,(名聲)低於王紱。他畫一枝竹子,價值白銀一錠,但是別人大多透過贈送給他禮物得到他的畫。夏昶,字叫仲昭,永樂十三年的進士,後改為庶吉士,歷任官職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張益,一起中的進士,都憑藉文章而知名,又都善於畫竹子。後來,夏昶看到了張益寫的《石渠閣賦》,自己認為比不上(他),就不再寫作賦了。張益見到了夏昶所畫的竹石,(自己也認為比不上,)也就不再畫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