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

[拼音]:afuhanren

[英文]:Afghans

有兩義:

(1)泛指亞洲中西部阿富汗全體居民。有1500多萬人(1981),包含30多種民族成分,其中普什圖人佔全國人口50%以上,塔吉克人佔25%,烏茲別克人佔9%,哈扎拉人佔9%,其餘為查哈爾艾馬克人、土庫曼人、俾路支人等。其祖先多來自中亞。公元前2000年紀,中亞部落開始南下,有的經阿富汗遷往印度,有的經興都庫什山脈西麓遷往伊朗。在這一遷徙過程中,有些部落在阿富汗境內定居下來。最初是印度雅利安人,以後是波斯人,再後是斯基泰人、噠人、俾路支人等。這些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均屬印歐語系印度和伊朗語族。 7世紀突厥人移入,7~9世紀阿拉伯人東進,13世紀蒙古人西來,15世紀烏茲別克人遷至。在阿富汗內部由於自然的、政治的或經濟的原因而經常發生人口流動,各族人民互相影響、混合,遂形成今日複雜的民族情況。

(2)專指居住在阿富汗的普什圖人,或稱“帕坦人”。約800萬人(1981),主要分佈在興都庫什山脈以南,分為兩大支系:杜蘭尼人和吉爾扎伊人。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型別。使用普什圖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自1936年起,普什圖語被宣佈為阿富汗國語。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書寫。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只有圖裡人屬什葉派。其祖先主要是公元前後幾個世紀從中亞遷移到印度河谷的講伊朗語的遊牧部落。最初住在蘇萊曼山區,10~11世紀開始轉向農耕。後來逐漸向西北遷移進入白沙瓦谷地,進而擴充套件到迪爾賈拉拉巴德、加茲尼等地區。在其遷徙擴散和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混入塔吉克人、印度人和突厥人的血統,族體不斷增大,成為阿富汗境內人數最多的民族。18世紀中葉,普什圖人阿赫馬德·沙赫·杜蘭尼征服境內各族,建立封建王朝,完成了阿富汗的統一。

阿富汗的普什圖人文化差別很大。許多城市居民受到高等教育,而農民和牧民則多是文盲。約有五分之一的人仍過著季節性遷移生活:冬天移住溫暖的平原,夏天遷往高地,放牧山羊、牛、馬和駱駝,兼種少量莊稼。定居農民依靠人工灌溉,種植小麥、 大麥、 黍、稻穀、棉花和果類。但到夏天,他們則按照牧人習慣,到村外搭帳篷居住。有些普什圖人以經商為主。在阿富汗南部和東部地區,有許多人從事林業,有許多人在工業和建築部門工作,有許多人在政府機構中擔任重要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