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納,J.M.W.

[拼音]:ziran wuwei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種觀點,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及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

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首創天道自然無為的學說,認為天道是無目的無意志的,萬物皆由道產生,道生萬物是自然而然的,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老子》還明確提出“道法自然”,意思是說,道是自然而然,本來如此,以自己為法的。道聽任萬物自然而然地發展,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萬物而不自恃有功,長育萬物而不作其主宰。老子把“道”置於天之上、之先,又認為天道自然無為,這種思想,對反對以天為主宰的有神論有一定積極意義。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無為思想。他認為,“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人只能順應自然,不可能改變自然。荀子批判改造了老莊天道自然無為的思想,提出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唯物主義思想,克服了老莊無為思想的消極因素。他還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強調人的能動作用,發展和豐富了“天道自然”的思想。

漢代王充針對董仲舒粗俗的天人感應論,堅持天道自然無為的思想,批判了天有意志、有目的的唯心論。他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天動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則自然也;施氣不欲為物,而物自為,此則無為也”。“天道無為,故春不為生,而夏不為長,秋不為成,冬不為藏。陽氣自出,物自生長;陰氣自起,物自成藏”(《論衡·自然篇》)。

魏晉時期,王弼、何晏等也講天道自然無為,王弼說:“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老子道德經注·五章》)。但他們的自然無為思想建立在以無為本的唯心主義基礎上,把自然無為視為“無”的功用。

宋代以後的唯物論者,如張載、王安石、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地批判繼承了天道自然的思想,賦予天道自然唯物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