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音樂結構

[拼音]:muluxue

[英文]:bibliography

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目錄工作通過查尋、鑑別、著錄、編排等活動,科學地揭示與有效地報道關於文獻的資訊,以解決不斷增長著的文獻流與人們對文獻特定需要之間的矛盾。目錄工作的重要意義,正是在解決這一對矛盾中逐漸為人們所認識。隨著這一矛盾現象的不斷髮展變化,目錄工作的內容、組織管理和方式方法,也必然產生新的變化。

簡史

目錄學是目錄工作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國的目錄工作產生很早,而目錄學則產生較晚,它是在總結和研究目錄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對目錄工作規律的研究有悠久的歷史。循流溯源,早在公元前 1世紀,中國目錄學家劉向、劉歆父子在整理當時官府藏書的基礎上,編成了著名的《別錄》和《七略》,全面反映了先秦到西漢的文化和學術概貌,與《史記》並稱為西漢文化史上的重要鉅著。劉向、劉歆總結繼承了前人目錄工作經驗,創立了一套編目方法。劉向首創的介紹一書作者、圖書內容主旨和評論其得失的敘錄體提要,為後世揭示文獻的內容特徵提供了範例。劉歆在《七略》中創立了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書目分類體系,為中國目錄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人有稱目錄學為錄略之學。北宋蘇象先的《蘇魏公譚訓》中最早出現"目錄之學"一詞。實際上,唐宋時期目錄學研究已頗具規模。魏徵等在《隋書·經籍志》的總序、"簿錄類"類序和毋煚在《古今書錄》序言中總結了唐代以前的目錄工作,對目錄的起源、體例、書目分類體系、目錄的社會職能等,一一作了探討,起到了"為當代立法程"的作用。南宋史學家鄭樵(1104~1162)撰寫了《通志·校讎略》。中國自漢以來,有目錄之書、有目錄之學,而研究目錄學的專著,則以此書為嚆矢。他所提出的記百代之有無,廣古今而無遺;泛釋無義;類例既分,學術自明;以人類書等目錄學觀點,為中國目錄學理論研究作出了貢獻。他的目錄學思想在其所著《通志》中的《藝文略》、《圖譜略》、《金石略》中得到了體現。清代是中國目錄學的總結時期,乾隆以後,目錄學理論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目錄學成為學者讀書治學入門的"顯學"。王鳴盛(1722~1794)在《十七史商榷》中說:"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塗,方能得其門而入。然此事非苦學精究,質之良師,未易明也。""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真是亂讀。"章學誠(1738~1801)在"六經皆史"、"道不離器"的史學、哲學思想指導下,以"宗劉"、"補鄭"、"正俗"為著述宗旨,撰寫了目錄學理論專著《校讎通義》,他強調目錄的作用,不僅在部次甲乙,取便稽檢,而其主要作用在條別學術的淵源流別。在明末祁承提出的"通"、"互"編制目錄的方法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並大力提倡"互著"、"別裁"兩種方法,形成了中國目錄學的優良傳統之一;他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觀點,並以此為核心,形成了中國古典目錄學理論體系,沿襲至清末和民國時期。

20世紀以來,隨著中西文化交流和目錄學研究系統化,中國目錄學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理解目錄學,形成多種派別。 有人認為目錄學是綱紀群籍, 簿屬甲乙之學,如杜定友提出目錄學是"簿記之學"。有些人認為目錄學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學,如餘嘉錫、汪國垣等。有人則提倡目錄學應注重版本的考訂、鑑別以及版本目錄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如張元濟、趙萬里等。有些學者則主張將校讎學包舉目錄學,目錄、版本、校勘三者是校讎學的組成部分,如張舜徽等。還有的學者主張中西相容,在繼承和借鑑的基礎上,開創新徑來發展中國目錄學,如容肇祖、姚名達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目錄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研究者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在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目錄學寶貴遺產的基礎上,吸取了外國目錄學的優秀成果,不斷豐富著目錄學的內容,目錄學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開展了以目錄學研究物件為中心的關於目錄學基本理論問題的討論,1983年8月在瀋陽召開了全國目錄學專題學術討論會,圍繞著書目工作怎樣為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和國內外目錄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展開討論,這些討論對開展目錄學研究起著促進作用。此外還出版了一系列目錄學論著,如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合編的《目錄學概論》(1982,該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部目錄學專著),昌彼得《版本目錄學論叢》(1977),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1981),羅孟禎《中國古代目錄學簡編》(1983),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1984),呂紹虞《中國目錄學史稿》(1984),徐召勳《目錄學》(1985),彭斐章、喬好勤、陳傳夫合編《目錄學》(1986),謝灼華《中國文學目錄學》(1986),張君炎《中國文學文獻學》(1986),王餘光《中國歷史文獻學》(1988),楊沛超、紀曉萍、張治江合編《目錄學教程》(1989)等。

西歐目錄學發軔於18、19世紀。當時,大多數學者皆從廣義上理解目錄學,即將文學史、古文獻學、古文字學、校勘學等包涵在內,有的則將目錄學與圖書學等同。如德國目錄學家F.A.艾伯特(1791~1834)認為"目錄學是關於文字歷史文獻的總彙,是文字文明和活動程度的可靠標尺"。法國目錄學家H.格雷戈瓦(1750~1831)和J.M.丹尼斯(1729~1800)認為目錄學是關於綜合的圖書的科學。同時,在英美等國,描述目錄學獲得了發展,如W.格雷格認為目錄學與出版物的內容不相干,目錄學是"將圖書作為物質客體研究的學科"。在這一觀點影響下,一些目錄學家們極其細緻地研究古版書(17世紀下半葉前印成的書籍)和珍本書的書目著錄方法,把目錄學理論的實質全部歸結為技藝方面的研究。在俄國,目錄學家В.Г.阿納斯塔謝維奇(1775~1845)在《論目錄學》一文中認為:目錄學不是簡單的圖書登記,而是從各個主題揭示所有著作的實質;В.С.索皮科夫(1765~1818)認為目錄學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世紀西歐和俄羅斯目錄學家的理論觀點都是在統一的圖書學的軌道上發展的,只是在對目錄學職能的認識上存在差異。19世紀末,世界範圍內相繼建立了各種目錄學組織和機構,並出版了有關刊物。自20世紀70年代起,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在目錄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西方目錄學更加側重於目錄工作方法和技術的研究。目錄著錄國際標準的研究和制訂有了新的進展,1974年《國際標準書目著錄》(單行著作)在倫敦出版,此後陸續出版該系列其他國際標準。1978年《英美編目條例》第 2版在英、美、加拿大同時出版,不僅為各國手工編目提供了一種國際標準,而且為建立機讀目錄和文獻資料庫提供了國際規範。1968年6月美國完成了機讀目錄(MARC)的試驗計劃,1969年3月MARC磁帶正式發行。美國國會圖書館在倫敦、巴黎、東京等近十個地區建立了"區域合作編目局",在合作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書目服務網路,如美國聯機圖書館中心(OCLC)、研究圖書館情報網路(RLIN)等。蘇聯自20世紀60年代起目錄學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加強了目錄學理論研究。70年代初期, 根據蘇聯目錄學家的建議書目(библиография)和目錄學(библиографо-ведение) 兩個術語在蘇聯國家標準中正式確定下來,目錄學(библиографоведение)正式被採用,從而結束了關於目錄學的定義與研究物件的長期語詞之爭,並出版了一系列從整體上論述目錄學的專著, 如О.П.科爾舒諾夫的《目錄學的一般理論問題》(1975)、《蘇聯目錄學:現狀、問題、前景》(1977),科爾舒諾夫和Α.И.巴爾蘇克合著的《普通目錄學基礎理論》(1978)、《蘇聯書目分類問題》(1979),Ю.Μ.勞菲爾《蘇聯文學書目的理論與方法》(1979), Μ.П.加斯特費爾的《自然科學目錄學》(1983)等。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目錄學研究方法的變革首先表現在歷史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的比重下降,定量分析方法獲得顯著發展。隨著數學、 系統論、控制論方法的應用,目錄學研究出現了新的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學科分支,如書目計量學、書目控制論等。

研究物件

目錄學的研究物件是目錄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問題。關於目錄學研究物件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1)認為目錄學是研究圖書的一門科學,圖書或者出版物是目錄學研究的物件。持這種論點的淵源比較早,在西方較為普遍,如法國的馬爾克雷認為目錄學是關於印刷文字的知識,目錄學有其專門研究物件,它是著錄一切範圍的印刷文字的獨立學科。中國的王重民認為目錄學是研究著錄、揭露、評論和宣傳圖書的理論和方法的科學,圖書是目錄學的研究物件。俄國的索皮科夫認為目錄學是研究圖書的科學,圖書是目錄學的研究物件。

(2)認為目錄學是研究目錄編制方式方法的學問,目錄是目錄學的研究物件。如蘇聯的Α.Д.艾亨戈列茨認為目錄學是編制和研究出版物的索引、目錄、評述的方式方法的一個知識部門。德國的G.施奈德認為目錄學僅僅是研究有關文字出版物著錄的學問。

(3)認為目錄學既研究圖書,也研究目錄。如中國的張遵儉認為當代目錄學的任務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推薦好書,指導閱讀;當代目錄學的研究物件首先是圖書,其次是書刊目錄。呂紹虞認為目錄學是研究和評價出版物的內容和形式並探討目錄索引編制的方式方法的一門科學。

(4)認為目錄學的研究物件是研究社會生活中記錄圖書與利用圖書的關係。

(5)認為目錄學是研究目錄工作形成和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物件應當是目錄學領域中最基本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就是科學地揭示與有效地報道文獻與人們對它的特定需要之間的矛盾。這一論點逐漸為多數目錄學研究者所贊同。

研究內容

目錄學的內容比較豐富,研究領域較為寬廣,它包括:

(1)目錄學基礎理論研究。屬於這方面的有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術語概念系統,研究物件、內容、任務,學科性質,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分支學科,目錄學的比較研究,目錄學的發展遠景與預測的研究等。

(2)關於文獻的研究。包括文獻的社會作用,文獻型別研究,鑑別與選擇,認識與熟悉文獻,文獻揭示的原則與方法,文獻的定量分析,讀者利用文獻的規律,文獻的編排與組織,文獻的報道等。

(3)目錄學方法研究。包括目錄型別的劃分,目錄的社會職能,書目編纂法,索引編制法,文摘編制法,讀者書目情報需求特點分析,書目情報服務組織與管理,書目情報服務評價,書目情報服務現代化研究等。

(4)書目活動組織與管理研究。包括書目活動組織與管理的原則,書目活動的地區協作,系統協作,全國協作和國際間的合作問題,書目活動管理體制問題,目錄工作者的管理,書目活動效果評價的研究等。

(5)目錄學史的研究。即目錄學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的研究,目錄學主要流派與觀點的評倫,著名目錄學家及其目錄學思想的研究等。

分支學科

目錄學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是與周圍的學科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互相滲透的。 目錄學自古以來就吸引著廣大的文史學者和其他學科的專家從事研究。同時,目錄學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吸收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豐富目錄學的內容。由於新的學科知識和方法論被引進目錄學,產生了許多目錄學分支學科。控制論的原理與方法應用到目錄學中,用以探討目錄工作的科學組織和有效利用而形成了書目控制論。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引進目錄學以後,產生了運用定量方法描述各門學科的書面資訊特徵、形成及其發展趨勢,以解決積累與利用之間的矛盾的書目計量學。由於引進比較方法為目錄學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導,出現了應用比較方法,通過對不同國度的書目情報活動和目錄學理論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其異同,探討目錄學發展規律的比較目錄學。由於現代科學的發展,讀者文獻需求的多樣性與專指性,產生了研究特定學科目錄工作理論與方法的專科目錄學,如社會科學文獻目錄學、科技文獻目錄學、歷史文獻目錄學、文學文獻目錄學等。正是這些學科與普通目錄學相輔相成,形成了目錄學研究的龐大陣營,充分體現了目錄學在當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關學科

目錄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卻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是處在整個學科體系之中,與相關學科相互聯絡、相互制約、 相互滲透。 目錄學與校讎學、版本學具有同源關係,它們之間相互交叉,在其發展程序中曾經出現過"校讎目錄學"、"版本目錄學"的稱謂。雖然目錄學、校讎學、版本學由於各有其特定研究物件和研究領域而發展成獨立的學科,但它們仍然保持著相互為用,共同發展的關係。目錄學與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的關係極為密切,它們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也有區別,在內容上有不少交叉,在方法上互相借鑑,相互為用,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