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形法
[拼音]:Yanshan Si
[英文]:Yanshan Temple
中國金代佛寺建築。在山西省繁峙縣東40公里天巖村。初名靈巖寺。創始年代不詳,從現存石刻銘文稽考,宋代已有之。金正隆三年(1158)重建並設水陸道場,至大定七年繪完文殊殿壁畫,元、明、清三代屢次補葺。寺宇總面積8000平方米,是五臺山屬寺之一。寺內文殊殿金代壁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傑作。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現存文殊殿金建元修,伽藍殿、地藏殿、鐘樓、禪院等乃明清重建,山門和後殿無存。
文殊殿面寬五間 (14.98米),進深三間六椽(11.89米),單簷九脊頂。前後簷當心間裝板門,兩次間設直櫺窗。殿內前後槽各用金柱 2根,部位略異,柱上施大額枋承四椽栿和平梁,兩山丁栿略似爬樑之制,構造頗為簡潔。依特徵手法結合題記銘文鑑測,普柏枋以下為金建,斗栱以上為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殿內佛壇寬大,約佔室內面積的二分之一。壇上金塑菩薩、弟子、金剛等像9 軀,微殘。
文殊殿內四壁滿繪壁畫,是金大定七年(1167)宮廷畫師王逵等人所作。壁畫面積 97.98平方米。畫題內容西壁為佛傳故事,以淨梵王宮廷建築為畫面主體,故事情節穿插其中;東壁內容除佛、菩薩、弟子、金剛等說法像外,多為本生故事和經變故事;北南壁為經變、說法、建築等為主題的佛傳故事。畫面除宗教故事外,還有反映宋金時期社會風貌、市井民情等內容的題材 (見圖)。
寺內還儲存有宋金石雕香爐、柱礎、石幢、石塔和金正隆三年(1158)碑刻,都是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
巖山寺自發現以後,繁峙縣文化局即派專人保護管理。因年久失修,寺宇有些殘壞,壁畫區域性與牆體脫離。1989 年開始進行修繕、加固和保護工程,並恢復山門。擬將附近寶藏寺僅存之金建圓覺殿,遷至茲寺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