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俠遜(1887~ )
[拼音]:Simeitana
[英文]:Bed宂ich Smetana (1824~1884)
捷克作曲家。1824年3月2日誕生於東波希米亞東部利托米什爾的一個小村鎮,1884年5月12日逝世於布拉格。父親從事釀酒業。1843年斯美塔納離家赴布拉格學習音樂,1844~1847年從J.普羅克什學鋼琴和理論。1848~1856年在布拉格創立音樂學校並任該校負責人。1856年到瑞典的哥德堡,任該地交響樂團指揮。1861年歸國,積極從事創作、指揮、評論、演出等活動。斯美塔納一生的音樂創作和社會活動,對捷克民族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被認為是近代捷克民族樂派的創始者。他的主要作品有8部歌劇,11部管絃樂作品,2部絃樂四重奏以及若干鋼琴曲和聲樂曲。
斯美塔納早年就受到捷克民族文化的薰陶,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是在捷克民族復興運動的影響下形成的。斯美塔納的早期創作,主要是一些波爾卡。這些樂曲像F.F.肖邦的馬祖卡一樣,是把民間舞曲體裁藝術化的詩情小品,並且已經顯示了他後來創作的特徵──不採用民間原有曲調,而是根據民間舞曲的特點,創作出具有鮮明的捷克風味和民族性格的音樂。
斯美塔納在40年代與激進青年交往,成為布拉格大學生組織“同心社”的一員。1848年革命時,他積極參加了革命運動,投入街壘戰鬥,並在鬥爭中創作了合唱曲《自由之歌》,管絃樂曲《歡呼序曲》、《學生兵團進行曲》,鋼琴曲《革命進行曲》等作品。與此同時,他還同進步人士一起創辦音樂學校,組織音樂會演出。革命失敗後,民族文化的發展面臨困難的局面,斯美塔納不得不離開祖國去瑞典的哥德堡從事音樂活動。在遠離祖國客居哥德堡的50年代,接受F.李斯特的標題交響詩的影響,創作了 3首交響詩:《理查三世》、《華倫斯坦陣營》和《哈孔·雅爾》。雖然技巧還不夠成熟,但愛國主義思想是很鮮明的。
1861年,斯美塔納回國後,積極投入捷克民族歌劇的創作。1863年他創作的第 1部歌劇《在波希米亞的勃蘭登堡人》,是以13世紀捷克人民反抗勃蘭登堡封建主的統治為內容的歷史劇。1866年寫的第 2部歌劇《被出賣的新娘》,是表現捷克人民固有的習俗和樂觀精神的喜劇。內容敘述一個被繼母趕出家門的貧農青年,機智地戰勝了媒人和繼母的阻撓,和自己的情人終成眷屬。在劇中斯美塔納對男女主人公給以深情真摯的刻劃,對媒人、繼母等給以溫和的諷刺。全劇貫穿著民間歌舞,管絃樂渲染了農村的氣氛,旋律具有濃厚的民間音調,富於民族色彩,是斯美塔納最受歡迎的歌劇。長期忍受異族文化奴役的捷克人民,把這部歌劇看作是民族文化復興的象徵。
1867年創作的《達利博爾》,是斯美塔納寫作民族正歌劇的嘗試。它以民間傳說中的達利博爾為主人公,刻劃了一個主持正義的騎士,由於殺死殘暴的官吏而慘遭殺害的悲劇性形象。在音樂風格上有R.瓦格納的影響。斯美塔納的另一部重要歌劇《莉布謝》完成於1872 年,於1881年布拉格民族劇院落成典禮時初演。它不同於一般歌劇,只有在節日時才演出,捷克人民至今還保留著在國家重大節日時上演這部作品的傳統。劇中通過莉布謝對捷克民族未來的預言,展示了歷史上輩出的民族英雄的形象,歌劇的最後是歌頌人民的《光榮頌》。
斯美塔納在交響音樂創作方面的代表作,是1874~1879年間所創作的由 6首交響詩組成的大型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它是在作曲家失去聽覺之後寫成的。第1首《維謝赫拉德》,表現了古代民間歌手柳米對故都維謝赫拉德的光榮歷史的憑弔。它是套曲的序奏。第 2首《伏爾塔瓦河》描繪了兩股源流匯合成這條大河,圍繞著這條河的民間傳說和沿岸風光。第 3首《莎爾卡》是關於捷克民間女英雄莎爾卡的故事。第 4首《波希米亞的田野和森林》,它與第2首對襯,形成前後呼應的對祖國大地的歌頌。第 5首《塔博爾》是表現胡斯派運動中農民起義的史詩。第 6首《布拉尼克》敘述戰士宿營布拉尼克。這是一首總結性的樂曲,在結尾又出現了維謝赫拉德的主題,與第1首相呼應。套曲中的每一首交響詩都能獨立成章,聯結起來又有形象和主題上的聯絡,成為展示捷克民族歷史和風土人情的畫卷。《我的祖國》在藝術技巧上獲得了很高的成就。斯美塔納從李斯特那裡學習了交響詩的原則和優點,但又沒有受它的束縛,首創了由多首交響詩構成大型套曲的新體裁,並使這種新的形式、結構同豐富的標題內容完美地統一在一起。
在這期間,他寫的絃樂四重奏《我的生活》,可以說是作曲家的自傳。第 1樂章敘述青年時代對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第2樂章波爾卡,表現了對故鄉和往事的懷念;第3樂章描繪了幸福的愛情時刻;第4樂章表現了作曲者獻身於民族音樂藝術的決心。1878年作的小提琴曲《我的故鄉》,則是一幅深情的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素描。
斯美塔納於1878年寫的 4首鋼琴波爾卡和1879年寫的10首捷克舞曲,在鋼琴寫法與民族風格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