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中石器時代文化

[拼音]:Su'e Guonei Zhanzheng he Waiguo Wuzhuang Ganshe

[英文]:Soviet Russian Civil War and Allied Intervention

1918~1920年,蘇維埃俄國同國內反革命武裝和外國干涉軍所進行的戰爭。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不久,國內反革命勢力發動武裝叛亂,被迅速平定。1918年3月3日蘇維埃政府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與德、奧、保、土四國同盟簽訂《佈列斯特和約》。英、法、日、美等協約國為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藉故進行武裝干涉。從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4 月初,日、英、美干涉軍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登陸。4~5月,德國和土耳其違反《佈列斯特和約》,侵佔克里木和外高加索。5月底,由奧匈戰俘編成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經西伯利亞遣返途中叛亂,佔領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重要城鎮。國內的П.Н.克拉斯諾夫、А.И.鄧尼金、А.В.高爾察克、Н.Н.尤登尼奇等反革命匪幫在外國干涉軍扶持下,趁機在各地成立傀儡政權,發動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叛亂。1918年夏季,蘇維埃俄國喪失四分之三領土,陷入四面包圍的險境。以В.И.列寧為首的俄國布林什維克黨領導人民與國內外敵人進行了英勇的鬥爭。1918年下半年至1919年初,紅軍在東線打敗捷克斯洛伐克叛軍,解放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在南線抗擊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的進攻,勝利地保衛了察裡津;在北線粉碎了英、美干涉軍;在西線收復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1919年3月至1920年底,協約國又策劃俄國反革命武裝發動 3次大規模進攻。1919年3月,由高爾察克擔任主力,從東線發動第一次進攻,尤登尼奇和鄧尼金從西、南兩個方向緊密配合,企圖攻佔莫斯科。4月底,紅軍開始反攻,擊退高爾察克和尤登尼奇白匪軍的進攻。7月底,消滅高爾察克主力,解放烏拉爾。年底,解放西伯利亞大部地區。7月,由鄧尼金擔任主力,從南向北發動第二次進攻,攻佔庫爾斯克和奧廖爾,直接威脅莫斯科。10月初,紅軍轉入反攻,在奧廖爾、沃羅涅日等地重創鄧尼金,奪得戰略主動權,於1920年1月消滅鄧尼金主力。1919年11月紅軍還在彼得格勒附近粉碎了尤登尼奇的進攻。1920年4月,П.Н.弗蘭格爾(鄧尼金殘部)配合波蘭軍隊,從西、南兩個方向發動第三次進攻。波軍一度攻佔基輔。紅軍於5月下旬轉入反攻,收復基輔,乘勝追擊至華沙城下。波軍 8月16日反撲,紅軍被迫退卻。10月,蘇波簽訂停戰協定。11月,紅軍消滅弗蘭格爾匪軍。蘇俄國內戰爭和外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至此基本結束。在戰爭中,蘇維埃俄國在戰略指導上特點是:善於選擇主要戰線,在主要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善於使用騎兵集團軍快速機動作戰;重視戰略預備隊的建立;密切組織正規軍同遊擊隊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