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歐陽文忠公集

[拼音]:Hanfeizi

中國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的著作集。《漢書·藝文志》著錄 55篇,與今本的篇數相同。 《韓非子》以宋乾道年間的刻本為最古,原刻本已不存。明代的《韓非子》刻本較多,其中較重要的有《道藏》本、《韓非子遇評》本、趙用賢本。現在傳世的為清代據原刻本製出的影鈔、影刻三種,即張敦仁影鈔本、吳鼒影刻本、述古堂影鈔本。後一種鈔本曾為 “四部叢刊” 據之影印。清末王先慎將清代各家註釋收集起來,編成《韓非子集解》,但疏漏較多。近代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較為詳備,是研究《韓非子》的重要參考資料。(見彩圖)

《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韓非子》一書,“名為非撰,實非非所手定也。”《韓非子》的編者是漢成帝時的光祿大夫劉向(公元前77~前6)。劉向離韓非逾百年,對韓非一些文章的真偽已難於一一辨明。其中《存韓》篇自篇首至“不可悔也”句止,是韓非的《上秦王書》,當是本篇的正文。以下是李斯的駁議和韓非《上韓王書》的內容,可能是《存韓》篇的附件,後誤入正文。《初見秦》篇貫穿著滅亡韓國的宗旨,與韓非勸秦王存韓的基本思想不合。一些學者認為,此篇是秦昭王時入秦的呂不韋所作。《有度》篇與《管子》中的《明法》篇有部分內容相同;《飭令》篇也與《商君書》中的《靳令》篇大半相同。這兩篇著作恐非韓非所寫。其餘各篇大體都是韓非的著作。

《韓非子》系統地闡明瞭 “法、術、勢” 的法治理論,反映了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許多重要情況,它的《解老》、 《喻老》兩文是中國最早註釋和解說《老子》的著作。它的大量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又是一部重要的哲學著作,闡述了“道理相應”的唯物主義規律論和注重“參驗”的認識論,它通過“矛盾之說”,闡發了豐富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韓非子》一書是戰國時期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它直接抄摘了《尚書》、《魯春秋》、《晉乘》、《楚檮杌》、《秦紀》中的原文。它所記載的許多歷史事件,可以補正現存史書的不足。

參考文章

韓非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韓非子名言名句100句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