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驗
[拼音]:Niren Zhang
中國近現代天津民間彩塑藝術世家的俗稱。泥人張彩塑系用細泥,通過捏塑而成,作品一般高不過尺,多取材民間傳說、神話人物及中國古典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其形象塑造,常採用寫實手法,造型準確,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具有個性特徵,色彩講究舊、雅,自然諧調,深受人們的喜愛。泥人張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天津民間藝人張明山始創後,代代相傳,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張明山,原名長林,字明山,以字行世。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其父張萬全,善作泥塑,並以此為生。張明山8歲起隨父學藝,13歲時已能獨立創作,至18歲時已名聞於時,人稱泥人張。他的彩塑人物,善於細緻入微地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並注意人物的心理表現,靜中求動,富於文氣。他的雕塑技法嚴謹流暢,變化豐富,彩繪善用粉色與重色相結合的方法,風格典雅,明快秀麗。其代表作有《漁樵問答》、《蔣門神》、《孫夫人試劍》、《嚴振像》等。
張明山之子張兆榮,字玉亭,藝承家學,又有新創,作品注重反映平民生活,善於從動態中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追求人物描繪的生動性和情趣。代表作有《吹糖人》、《哈欠僧》、《挖耳僧》、《三孃教子》、《漁歸》、《鍾馗嫁妹》等。《鍾馗嫁妹》是取材民間傳說的大型組塑,刻畫數十個人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舊中國城市中的各種渣滓敗類的醜態及其特徵。作品中人物面部和動作的漫畫式誇張,以及整個色調的青灰色處理,既渲染出森森鬼氣,又反映出一種獨特的彩塑風格。
張景祜,系張兆榮之侄。他9歲學藝,經過長期的勤奮努力,終成第三代泥人張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除傳統題材外,還注重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同時亦曾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體驗生活,採風創作,擴大了彩塑的表現範圍。所塑人物,造型嚴謹,色彩較絢麗,動態處理微妙含蓄,在處理多人物塑造時,注意各個人物之間的疏密組合和神情的呼應安排,達到了變化統一與豐富和諧的境地。代表作有《歡迎太平軍》、《惜春作畫》、《母與子》、《選花布》、《將相和》、《友誼花盛開》、《潑水節》等。張景祜曾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教學、創作和研究工作,並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