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幹(171~218)

[拼音]:Gu Jingxing

清代文學家。字赤方。號黃公。蘄州(今屬湖北)人。明末貢生,南明弘光朝時考授推官。入清後屢徵不仕。康熙己未(1679)薦舉博學鴻詞,稱病不就。

顧景星記誦淹博,詞作及詩文皆名於當時。在京師時和方孝標、邵長蘅、周亮工、施閏章等交遊,受到器重。他有些詞裡透露出故國之思,黍離之痛。如“永嘉恨,難磨滅;天寶事,何人說?向玄都觀裡,偷彈淚血”,“問姮娥,何事不長圓?山河缺!”(〔滿江紅〕《和王昭儀韻》)又如“班超老去,文姬歸晚,一樣天涯”,“數聲玉笛,幾陣黃沙”(〔柳梢青〕《題邊庭夜宴圖》)。都顯示其悲涼鬱勃之情和幽恨孤憤之心。詩如《吳易擒》記載明清易代之際義軍領袖被誘捕故事,《寡婦謠》暴露當時官吏橫徵暴斂,民眾瀕於絕粒的生活現實,《題內府所藏唐人百馬卷子》則借題發揮:“當時芻秣盡凡才,急難何曾見騰逸”,指斥庸流臨難退避,不齒於人。文如《春秋論》、《蔡邕論》、《讀史輯論自序》、《半舫齋詩序》、《和山堂詩序》等,或評議歷史、人物,或闡述詩文理論,都有一定的見解和文采。又如在《金會公詩集序》中論述詩文之理,學問之道,在於多讀書以“固氣”、“實理”,應該力戒驕躁,“原始要終”,不能好名自恃,急於求成;在《湯次曾樂府和序》中論詞的發展演變,都有較好的見識。但是,他的文章也有細大不捐之失,後人收拾遺稿編集時又缺少別擇,就不免有冗濫之弊。

著有《白茅堂集》46卷,有康熙刻本,《白茅堂詞》1卷,另有《讀史集論》9卷,《池錄》118卷,《顧氏列傳》15卷,《南渡來耕集》73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