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國立博物館

[拼音]:kaoshi

[英文]:examination

學校檢查學生學業成績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一般包括期中考試、學期考試、學年考試和畢業考試。考試的方式有口試、筆試和操作考試。口試,可較深入確切地瞭解學生的學習質量。筆試,便於教師較準確地評價和比較學生的成績。筆試分閉卷考試、開卷考試,閉卷考試多用於檢查基本知識或記憶性的題目;開卷考試則多用於創造性、綜合性的題目。操作考試則用於檢查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在中國教育史上,考試曾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兩漢、魏晉南北朝的選士,雖以選舉為主,但也有考試。隋唐以後的科舉則以考試為主。自隋唐至清末,科舉制度在中國延續達 1300年之久,不論是兩漢、 魏晉南北朝的選士制度,還是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取士的標準無形中成為學校的培養目標;考試的內容便成為學校的教育內容。由於當時的考試只注重帖經墨義,考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脫離的記問之學,使得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馬遷、范仲淹為何代人,漢祖、唐宗為何朝帝者"(康有為:《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從而影響了人才的培養,並使學生只重記誦而不求義理,善於文辭而缺乏實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中國在考試方面也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如在考試形式上,不但有筆試,還有口試、答辯式的策問等,並注意到它們各自的利弊而設法相互彌補。另外,還注意到用考試推動學校教學內容的擴充,推動教育的發展。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出於政治和經濟的需要,力圖把考試作為促進有效利用人才的一種工具。因此,各國在考試製度、內容和方法上都不斷有所改革。如舉行共同學力考試,採用智力測驗,運用電子技術於考試等。

當代中國,學校的考試,一般遵循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考試的安排、方式的選擇和內容的設計,要有利於促進學習和改進教學,有利於人才的培養、選拔,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考試前,教師要預先研究教學大綱的要求, 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 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複習方法,端正他們對待考試的態度。考試時,一般要求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考核,要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發展情況。考核學生的知識, 著重在檢查學科的基本原理、 概念和規律性知識的掌握;考核學生的能力,主要在於檢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有些學科還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能力的考核,要把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結合起來進行。考試後,須對考試進行質量分析。考試質量的反饋資訊,對改進以後的考試,使之科學化、合理化是必不可少的。考試質量的檢驗,可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來進行。定性分析是對考試作出基本估價;定量分析主要是通過對試卷的效度、信度、難度的計算和分析來反映考試質量。

參考文章

註冊電氣工程師考試流程是怎麼樣的?電氣技術保險公估人的考試保險參加註冊電氣工程師考試怎樣可免試基礎?電氣技術2006年考博《水汙染控制技術》考試大綱廢水治理保險代理人考試的適用範圍保險電氣工作人員對安規考試有什麼要求?電氣技術醫師資格考試分哪兩種?哪四個類別?哪兩種方式?其他何謂考試焦慮神經與精神科保險精算專業的科目考試內容保險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需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申請醫師資格考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