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影業公司

[拼音]:Xiya Jiushiqi Shidai kaogu

[英文]:West Asia in the Palaeolithic

這裡說的西亞,包括東起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和紅海,北起黑海、裡海兩岸,南迄阿拉伯海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舊石器時代(見史前考古學)考古的調查和發現僅限於區域性地區。因為地理上與非洲、歐洲鄰近,彼此在文化上關係也很密切,因此在石器的描述和命名上多采用歐洲的標準。這一地區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存以礫石砍斫器和手斧為主要特徵,與非洲和歐洲的早期文化類似。舊石器時代中期以石片文化為特徵,在技術和型別上與歐洲的勒瓦婁哇文化、莫斯特文化接近,發現了許多早期智人的化石。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主要是石葉文化,最後出現細石器。

舊石器時代早期

這一時期的遺址僅見於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典型遺址有約旦河流域的歐拜迪耶遺址,吉斯爾-巴納特-雅各布遺址,黎巴嫩的姆西勒遺址和敘利亞的海拉萊遺址。

歐拜迪耶遺址位於以色列境內,文化遺物發現於厚12.9米的湖相沉積中。遺址的早期含有單面和雙面打製的砍斫器,這些礫石工具和東非奧杜韋文化第Ⅱ層的相似。中期出現了多面體和橙形的石球以及啄掘器。晚期出現了粗糙的手斧,反映了從礫石文化向手斧文化的過渡。吉斯爾-巴納特-雅各布遺址位於約旦河的階地上。這裡的阿舍利早期型別手斧與絕滅的大象和犀牛共存;其上的文化層中則含有阿舍利中、晚期型別的手斧。姆西勒遺址位於艾因伊比勒西南的旱谷中。在礫石中發現了圓形和梨形手斧,打製較為進步。海拉萊遺址位於拉塔基亞以東高出河床70米的階地上。在礫石層中發現兩件梨形手斧,其中一件留有大塊石皮。上述遺址均未有相對和絕對年代的報道。

舊石器時代中期

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遺址有巴勒斯坦卡爾邁勒山的塔本和斯胡爾洞穴,以及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的沙尼達爾洞穴。

在塔本洞穴遺址出土有大量石製品和一些早期智人化石。在下部堆積中發現了粗糙的石片文化,被認為與歐洲的泰亞克文化相似。中層堆積包含有多量手斧,還有刮削器、雕刻器、石葉等。在上部堆積中,則是勒瓦婁哇石核和盤狀石核及許多三角形石片。塔本洞穴的年代至今仍有疑問,如第3層的測定年代比第2層的還晚,同一層的年代資料相差很大,從石器組合看也有早晚顛倒的現象,這可能是地層擾動所致。斯胡爾洞穴遺址的石器遺存,主要是勒瓦婁哇、莫斯特型的石片或石片製品。在中層堆積的下部發現有少量手斧。從洞穴中還找到了10具屬典型尼人(見尼安德特人)的早期智人骨骼化石,被稱作斯胡爾人,包括5個成年男性,兩個成年女性和3個兒童。其中5號人骨最典型,眉嵴較發達,頭骨稍低平,吻部略前凸。

沙尼達爾洞穴遺址北距土耳其邊界不遠,海拔765米,下部第 4層屬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石器主要是莫斯特型的工具,與前述卡爾邁勒山的洞穴不同,沒有勒瓦婁哇型的遺存。發現有7具早期智人的骨架,被稱作沙尼達爾人,與斯胡爾人屬同一型別。該層的年代,據測定為距今5萬年。

舊石器時代晚期

這一時期的遺存較重要的有卡爾邁勒山的沃德洞穴遺址,沙尼達爾洞穴的上部堆積以及黎巴嫩的庫巴遺址等。這一時期的石葉文化以燧石為主要原料,文化性質與歐洲的奧瑞納文化和格拉韋特文化較相似。

沃德洞穴遺址的堆積自上而下分為7層。從第6層起開始出現石葉;第5層中有大量鼻形刮削器和喙形刮削器,與奧瑞納文化的相似;第3層有陡刃刮削器和雕刻器。沙尼達爾洞穴第 3層含有一種帶有淡薄的奧瑞納特點的文化遺存,主要有似石葉石核和若干用修理檯面的石葉製成的雕刻器,年代大致在3.5萬至2.85萬年之間。

西亞被認為是歐洲石葉文化的發源地,沙尼達爾洞穴中最早出現的石葉,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約3.5萬至3.3萬年,比歐洲的同類文化(2.9萬至2.5萬年前)要早。石葉文化被認為是晚期智人克羅馬農人的文化,而在這一地區又發現了大量的早期智人的化石,因而一些學者推測,晚期智人可能是在西亞地區演化形成的,他們曾與早期智人(尼人)雜居,後來取代了早期智人,並把自己的石葉文化帶到了歐洲。西亞是歐、非、亞三大洲文化的接觸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已有的工作雖然還很有限,但發現卻十分引人注目。在這一地區進行細緻的工作,對探索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意義。

參考書目

J.M.Coles and E.S.Higgs,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Man,Faber and Faber,London,1969.

吳汝康等:《人類發展史》,科學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