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合作社
[拼音]:shehui ziben
[英文]:social capital
有兩種涵義。第一種涵義,指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所有各個個別資本的總和。又稱社會總資本。第二種涵義,指同私人資本相對稱的集團資本,包括股份資本和國家資本。
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集團資本意義的社會資本,是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急劇擴大而出現的。個別資本家所掌握的資本數量,雖然也隨著資本積累而日益增加,但畢竟數量有限,難以舉辦規模巨大的企業以及象鐵路、郵電這類交通運輸和公用企業。利用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股份資本。利用國家財力以國有企業形式出現的國家資本,也可以有足夠的力量創辦個人難以舉辦的事業。K.馬克思把股份公司和資本主義國有企業的資本,稱為社會資本。他說:“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裡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並且它的企業也表現為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頁)。
馬克思在比較多的場合,是從社會總資本的涵義來使用社會資本這一範疇的。在這種場合下,馬克思是把股份資本和國家資本也當作個別資本看待的。馬克思說得很清楚:“社會資本=單個資本(包括股份資本;如果政府在採礦業、鐵路等等上面使用生產的僱傭勞動,起產業資本家的作用,那也包括國家資本)之和”(同前,第24卷,第113頁)。
社會總資本的運動,反映著個別資本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個別資本在增殖價值中互相爭奪,彼此對立,但在運動中又相互依存,互為條件。一個資本家買進生產資料,同時就是另一個資本家賣出生產資料,個別資本在運動中相互交錯。一個不買進,另一個就不能賣出,它們互為前提,互為條件。
社會資本運動的形式,如同個別資本一樣,先後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等形式。但能夠反映社會資本運動特點的,是商品資本的迴圈公式,即從資本的商品形式開始,經過貨幣形式,變為生產形式,再回到商品形式的迴圈運動。原因是:
(1)它反映社會資本運動的特殊內容。這個迴圈運動的起點是一年間所提供的商品產品;作為起點的這個年產品,既包括不變資本價值和可變資本價值,又包括剩餘價值;既包括補償不變資本、用於生產消費的那部分社會產品,也包括用於資本家和工人個人消費的那部分社會產品。就是說,商品資本的迴圈,一開始就反映了社會資本的運動既包括生產消費、又包括個人消費的特點。
(2)商品資本迴圈的全過程最能說明社會資本運動的要害問題。這種迴圈先經過兩個流通階段,即先要賣出商品,換得貨幣;再用貨幣去買回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一賣一買是社會資本運動能進入生產階段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就要中斷。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由於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存在,個別資本之間的聯絡是自發地實現的。個別資本的運動一旦發生中斷(如商品發生滯銷)就會使整個社會資本的運動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