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工作計劃

農業生產工作計劃

  農業生產工作計劃如何寫?寫一些什麼內容呢?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農業生產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你!

  農業生產工作計劃

  近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決策和區黨委“1234610”工作思路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取得了較大成績,農業結構得到最佳化,糧食、水果全面增產,農民收入增加。現將今年1-3季度工作和第4季度工作計劃彙報如下:

  一、1-3季度工作情況

  (一)主要措施及相關生產指標完成情況。

  1、狠抓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農民收入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種植結構得到最佳化,經濟作物在種植業中的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今年1—8月份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04.3萬畝,比去年減少16.3萬畝,減3.9%,比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前的1998年減少54.5萬畝,減少11.9%,平均每年減少13.6萬畝;經濟作物面積(包括水果、蔬菜等其它經濟作物)達到344.6萬畝,比去年增加20.2萬畝,比結構調整前增加84.1萬畝,平均每年增加21.0萬畝,增5.5%,糧經比例由結構調整前64%比36%,提高到今年的54%比46%,經濟作物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2.5個百分點。糧食作物面積偏大、經濟作物面積偏小的矛盾得到較大改善,糧食作物改種經濟作物後畝增收500—1000元,提高了種植效益。如第4季度秋冬菜完成計劃任務的話,年初提出的今年糧經比例達到5:5的目標就可以基本實現。二是品種結構得到最佳化,優質品種面積大幅度增加。今年優質谷面積達到251萬畝,比去年增加8.5萬畝,增3.4%,比結構調整前增加221.6萬畝,增加6倍多,平均每年增加55.4萬畝,每畝優質谷比一般稻穀增收50—100元,透過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了種糧效益。今年,透過擴大優質谷這一項農民增收800萬元以上,其它作物優質品種推廣率和種植效益也有所提高;三是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新興高效產業起步較好。近來年,我市農業結構調整主要以抓種植結構、品種結構為主,調整範圍比較單一,今年則種植結構、品種結構、產業結構三方面齊頭並進,新增或擴大了南亞熱帶水果、蔬菜、蠶桑、花卉等新興和特色產業。今年1—8月份,全市糖蔗、水果、蔬菜、花卉、蠶桑面積分別達到52.9萬畝、111.4萬畝、85萬畝、0.7萬畝、5.1萬畝,比去年分別增加9.1萬畝、7.2萬畝、3.5萬畝、0.2萬畝、1.7萬畝,初步改變了我市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特色作物規模小,優勢產業不明顯的局面,實施三個結構最佳化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據市農經站匡算,今年1-8月份農民人均收入2612.2元,同比增收55.2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934元,同比增收51元,增長5.7%。我局測算,種植業農民人均增收43.2元,增收的主要有糧食、蔬菜、跨年甘蔗增產增收和西瓜價格提高增收四方面。

  2、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奪取早造糧食增產豐收。今年早造我市克服嚴重春旱等不利因素,推廣旱育稀植和拋秧技術,抗旱搶插,加強田間管理,早造糧食獲得了增產,全市早造糧食增產2020萬公斤,增2.3%。

  3、抓好龍眼開發和中低產果園改造,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近年來,由於受到霜凍災害和其他不良天氣的影響,水果投產面積小、產量低、效益差,農民種植和管理積極性不高,為提高廣大農民種植水果積極性和經濟效益,去冬今春以來,我局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抓好龍眼開發,今年春新種龍眼5.53萬畝,目前,龍眼總面積已達到57萬畝。二是抓好中低產果園改造,特別是對霜凍截枝後的果園和進入投產期的.果園及歷年來管理差、產量低的果園,採取加強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增加投入、促稍控稍、保花保果等管理措施,提高掛果率和單產。針對暖冬、暖春龍眼、荔枝容易衝稍的特點,發動果農及時噴藥控制或人工摘除衝稍小紅葉,控制了大沖稍的發生。由於技術措施到位,水果投產面積達65.2萬畝,佔水果總面積的58.5%,其中龍眼、荔枝投產面積分別達到22.4萬畝、30.6萬畝,分別佔該品種總面積的64.8%、53.3%。總產達到15.38萬噸,增產6.33萬噸,增長70%,投產面積和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4、加快現代農業實驗區建設步伐,中心園區建設起步較好。今年上半年重點抓了土地平整工作,500畝中心園區已完成土地平整,新建了灌溉水渠和田間道路,基本形成了田地成方,渠路成網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目前已有6個業主進駐開發,開始種植水果、西番蓮、無公害蔬菜、甜玉米、花卉等作物。

  5、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收到了較好效果。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要使結構調整達到應有效果,技術措施必須及時跟上。為此,我們根據今年水果、蔬菜、蠶桑新種面積大,新種農戶多,普遍缺乏技術的情況,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1-3季度我局共舉辦水果、蔬菜、桑蠶、科技扶持、綠色證書等技術培訓班18期,培訓人數2400多人,縣市區、鄉鎮農業部門辦班480期,培訓人數達10.5萬人次。透過業務學習和現場操作,農民種養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保證。

  6、積極參與流通服務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配合市政府先後召開兩次農產品流通工作會議,兩次組織召開荔枝、龍眼加工現場會,部署流通加工工作。二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尋找產銷訂單,共落實辣椒等產品訂單4.9萬畝,大部分已得到兌現,兌現總額6100多萬元。三是抓好金樂源果汁加工廠裝置安裝和市肉聯廠、五里蘑菇加工廠蔬菜速凍、蘑菇加工專案建設,可望在近期內實施。四是抓水果加工,解決水果鮮賣壓力。從上海組織了一批荔枝、龍眼烘乾機和發動了1200多個傳統水果加工廠或家庭作坊投入龍眼、荔枝加工,加工幹品9000噸左右,增值20-40%左右。五是建立了淮山、粉葛、香蔥、白玉蔗、藥材、水果、蠶桑等特色作物產業化生產基地18個,特色作物種植規植擴大,效益提高。

  7、秋菜開發起步較好。到9月18日,已種下秋菜13.2萬畝,比去年增加1.4萬畝,建立了一批無公害蔬菜示範樣板片,安全優質高效秋冬菜開發基本思路得到較好落實。

  (二)存在問題。

  1、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發展不平衡,科技含量較低。表現在調整的規模小、效益差,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農業落後局面。調整的作物仍以傳統品種為主,新品種和反季節、無公害栽培等新技術、新成果推廣面積較少,科技貢獻率較低。

  2、流通工作滯後,農業農產業化程度低,農產品價格普遍下跌,農民增收難度仍然很大。表現在參與農產品流通的經紀人少、龍頭企業少、加工數量少,綜合效益差。今年主要農產品如龍眼、荔枝,由於流通工作特別是銷售加工跟不上,價格比去年下跌60-70%,蠶繭價格也下跌40-60%,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屬於增收亮點的水果、蠶繭,由於市場供求變化,價格下跌,增產並不增收。

  3、秋菜開發力度不夠,種植面積較少。目前各縣市區秋菜開發大部分只停留在一般會議佈置上,樣板少,進度慢。

  二、第4季度工作計劃。

  (一)認真抓好秋冬菜開發,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抓好無公害蔬菜和名優新特品種及蘑菇開發,計劃秋菜30萬畝、冬菜35萬畝、蘑菇50萬平方米,農民人均秋冬菜純收入增收20元以上。下一步著重抓好秋菜管理和冬菜開發規劃,樣板片建設、品種安排、種苗供應、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確保種植和增收計劃的完成。

  (二)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計劃以港北區根竹鄉現代農業實驗區為中心示範點,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今年底優質安全高效無公害菜藍子生產基地達到4萬畝,使消費者吃上放心菜。

  (三)抓好晚造糧食和經濟作物田間管理,確保增產增收。重點抓好優質谷及特色經濟作物的田間管理,落實各項技術措施,提高單產和總產。

  (四)抓好流通工作和產業化經營,解決農產品銷售加工問題,提高綜合效益。重點抓好蔬菜等特色產品的銷售加工,培育龍頭企業,透過加工,提高附加值,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產業化方面重點是抓好無公害優質谷產業化經營,利用我市慶豐、港城5萬畝無公害稻穀已透過自治區認證的有利條件,搞好品牌註冊和市場開發,提高種糧效益。

  (五)抓好秋冬水果管護和今冬明春龍眼開發。目前重點是抓好水果施肥攻梢,枝條修剪,培養良好結果母株,為明年增產打下良好基礎。抓好今冬明春16萬畝龍眼開發規劃、挖坑工作,秋收後掀起挖坑熱潮,力爭明年春節前完成挖坑任務。

  (六)、加快現代農業實驗區建設,提高示範效應。在繼續搞好中心園區高效作物的優質配套,發展高新產業的同時,要加快覃塘管理區覃塘鎮地段實驗區的建設,發展亞熱帶水果為主的現代農業,完善實驗區的建設模式,使實驗區儘快起到實驗、輻射和推廣的作用,以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