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鏡

[拼音]:Wulan Muqi

[英文]:Ulan Muqir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一種小型文藝演出團體。蒙古族語譯音,“烏蘭”意為紅色,“牧騎”意為嫩枝,演釋為紅色文化工作隊,又稱紅色文藝輕騎隊。

1957年,內蒙古自治區建立了第一個只有12個人的烏蘭牧騎──錫林格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它是根據草原牧區地廣人稀、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群眾文化生活貧乏的特點建立的。其組織形式短小精幹、行動方便,活動內容廣泛多樣。它以演出為主,同時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普及文化、科學、衛生知識,兼做各種生活服務工作。它的隊員除掌握的藝術專業外,還常常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如照相、繪畫、醫療、理髮等各種本領。因此,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歡迎和愛戴。到1963年底,內蒙古全區已建立了30個烏蘭牧騎。1964年烏蘭牧騎到北京彙報演出,毛澤東、周恩來、烏蘭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熱情的支援和鼓勵,稱讚烏蘭牧騎“是一面值得驕傲的文藝界紅旗”。1982年全區已發展組建成80個烏蘭牧騎,擁有千名左右的隊員。全國各地,特別是邊疆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也相繼建立了許多烏蘭牧騎式的小型演出隊。1983年在北京舉行了全國烏蘭牧騎式演出隊文藝會演。由內蒙古、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四川、吉林、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的16個烏蘭牧騎式演出隊表演了200餘個文藝節目,評選出60個優秀節目。

通過長期藝術實踐,烏蘭牧騎中湧現了許多藝術人才,如老一批隊員中的熱喜(蒙古族)、伊蘭(女,蒙古族)曾於1960年出席全國群英會。1981年內蒙古鄂托克旗和鄂溫克旗的烏蘭牧騎出席了全國農村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983年內蒙古烏蘭牧騎隊員薩仁(女,蒙古族)和甘肅省烏蘭牧騎式演出隊隊員雅荷潔斯(女,裕固族)榮獲全國烏蘭牧騎式演出隊文藝會演優秀表演獎。

內蒙古的烏蘭牧騎,植根於民族民間文藝傳統和人民生活的土壤裡,25年來創作了很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如《巡邏之夜》、《為祖國鍛鍊》、《頂碗舞》、《鄂爾多斯婚禮》、《筷子舞》、《牧民的喜悅》、《達拉根巴雅爾》、《看望我們的邊防連》等,對普及和發展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民間歌舞的挖掘、 整理、 發展、創新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