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長兵
[拼音]:Li Wenxue
中國近代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時期雲南哀牢山區農民起義領袖。又名正學,雲南趙州(今彌渡縣)瓦盧村人。僱農出身。彝族。
1856年(咸豐六年)5月,李文學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侍衛長李學東(彝族)和帳前文書王泰階(漢族)的協助下,率領彝、漢、回、苗、白、傣等各族人民5000餘人,在瓦盧村天生營誓師起義,建立起義的領導機構──帥府,提出了“驅逐滿賊,除漢莊主”的革命口號,明確地把鬥爭矛頭指向當地地主階級和保護地主利益的清政府。李文學率領起義部隊戰鬥了十多年,後兵敗被俘,1874年(同治十三年)犧牲。
李文學為首的起義軍,在其勢力所及的範圍內,實行了一系列符合群眾利益和有利於革命鬥爭的政策措施:
(1)為了滿足農民群眾的土地要求,明確宣佈:“帥府、督府近郊之莊主田畝,悉收為軍耕;庶民原耕莊主之地,悉歸庶民所有”(夏正寅:《哀牢夷雄列傳》)。對農民耕種的土地,一概免租薄稅,荒年不納,以減輕負擔,鼓勵生產。
(2)為了粉碎敵人的封鎖,保證起義軍轄區內軍民生活,採取了各種相應的措施。諸如:大力鼓勵和扶助人民積極從事農、牧、紡、獵等項生產;對皮、毛、麻、麻布等項產品,均由帥府統購,運出山區銷售,換回鹽、鐵等生活必需品,再售給當地人民;沒收清政府和漢族地主在當地經營的鐵礦、鐵作和鹽井等歸帥府經營;對於鉛、火藥等重要軍事物資,實行公營。此外,還實行耕戰結合。以上政策措施的實行,粉碎了清軍的封鎖,促進了山區生產,改善了人民生活,有力地支援了農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