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奇,W.

[拼音]:xiaofei jiegou

[英文]:consumption structure

在一定社會的消費過程中受一定社會生產製約的由需求和供給的矛盾運動所規定的消費物件的種類和比例關係。

分類與意義

消費結構可以分為:

(1)實物消費結構和價值消費結構。前者由一系列消費資料和消費服務的實物名稱和數量來表示,後者則通過人們收入中各項貨幣支出的數量和比例來表示。在中國,當前實際消費的實物結構中還包括一定量的自給性實物消費,這部分一般不通過價值結構表現。

(2)巨集觀消費結構與微觀消費結構。前者指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表明總體的消費數量和比例關係,從總體上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消費結構狀況。後者指某一家庭或個人的消費結構,它從一個消費單元上反映消費結構狀況,併成為巨集觀消費結構的基礎。前者與國民經濟狀況及國民收入水平相適應,後者與消費者收入及消費物件的價格變化相適應。

(3)不同社會集團的消費結構。例如農民家庭的消費結構和城市職工家庭的消費結構等。

考察消費結構,目的在於掌握和探索消費的變動趨勢,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銜接好產需關係;同時,可以藉此剖析和評價一定的產業系統的經濟效率以及衡量與檢驗人們的需求獲得滿足的狀況。

消費資料的層次劃分

考察消費結構必須對消費資料加以科學分類。按照消費資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及人們消費它們的形式,可作如下層次的劃分:

(1)把消費資料分為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發展資料三大類。生存資料是補償勞動者必要勞動消耗所必需的消費資料;發展資料是勞動力擴大再生產所必需的消費資料;享受資料是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滿足人們享樂需要的消費資料。在這三大類中,生存資料是消費資料中基礎性層次,其消費需求的彈性最小。人們只有在獲得這一層次的消費之後,其消費需求才會向較高的層次延伸和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三類消費資料的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加和擴大,某些原來屬於發展或享受的資料會轉化成生存資料。因此,三類的區分只能是相對的、歷史的。它們在內容上既有很多交叉和相互關聯的“結合部”,而且它們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2)把三大類消費資料再劃分為食品、衣著、住房、用品、交通、燃料、服務等不同消費物件。其中食品是基礎性的層次,只有在這一層次的需要獲得基本滿足之後,消費力才會向其他各項消費擴充套件。消費結構就是指這些物件在消費支出中各自所佔的比例。

(3)把用於各種消費形式的消費資料再劃分成更具體的層次,進一步考察各個細項的消費比重。例如,把食品又分為主副食、菸酒茶、糖果糕點、水果等;把衣著又分為棉織品、化纖織品、呢絨綢緞等;把用品又分為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等,然後分別計算消費者用於這些細項的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比重。

合理的消費結構

一定的消費結構,是一定的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相互作用的產物。同時,一定的消費結構又轉過來給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以積極的影響,或促進供給的改善與需求的滿足,或延緩著供給的改善與需求的滿足。建立一個合理的消費結構模式是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實現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在中國,當前人們公認的合理消費結構具備以下特點:消費構成要同社會的人口構成和需求構成相適應;要運用消費對生產的資訊反饋,使供給結構同需求結構更加吻合;要同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生態系統平衡相適應;要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消費結構是隨著需求與供給的矛盾運動而不斷變動。考察消費結構的合理性,還應該考察它的變動性質。消費資料的良性變動反映為:生存資料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比重逐步上升;在各種消費形式的支出中,食品比重逐步下降,衣著、用品的比重逐步上升;食品的支出比重中,主食品的比重下降,副食品的比重上升;在穿用的消費支出中,購買中檔、高檔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比重上升,低檔品比重下降;在住房建設中,新建擴建投資比重上升,維修投資比重下降;商品性消費比重增加,自給性消費比重下降;在消費總量中,服務性支出比重上升,商品性支出比重下降;用於精神消費比重上升,用於物質消費比重下降,等等。在總的良性變動趨勢中,不排除個別時期內某個區域性的逆向轉化。例如,由於供應條件的改善和需求質量的提高而使食品支出增大。

影響消費結構的主要因素

消費結構的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經濟制度、產業結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品價格與消費決策(引導)、人口的社會結構和自然結構所決定的需求結構、消費者心理和消費行為、自然環境,等等。

參考書目

尹世傑主編:《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第5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劉方棫:《消費經濟學概論》第5章,貴州人民出版社,貴陽,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