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奧拉,J.J.

[拼音]:Bali Hehui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舉行的討論戰後問題的國際會議。參加的有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國,蘇俄未參加。會議名義上是擬定對德和約、建立戰後世界和平,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宰割戰敗國、重新瓜分勢力範圍。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軍政府外交次長王正廷等。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見中日“二十一條”交涉)、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佔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無視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和會最後簽定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其主要內容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國家如何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該約第156、157、158條中,規定把德國在山東侵佔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從而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成為發生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中國代表在國內人民和留法學生的壓力下,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此外,會議還通過《國聯盟約》,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和武裝干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