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侂冑

[拼音]:Beifa Zhanzheng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組織國民革命軍,於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至1927年,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孫中山於廣州召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隨後建立黃埔軍校,平定商團叛亂。次年,舉行東征,並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成立國民政府,建立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和南征,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別會議提出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主張。6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通過迅速出師北伐案。當時,北洋軍閥直系吳佩孚擁兵約20萬,控制湘、鄂、豫三省和陝、冀部分地區;直系另一派孫傳芳擁兵約20萬,盤踞贛、閩、浙、皖、蘇五省;奉系張作霖擁兵約35萬,佔據東北各省和京、津等地。吳、張勾結,在北方,向南口、張家口一帶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攻;在南方,吳佩孚增兵入湘,企圖進攻廣東革命根據地。孫傳芳在贛、閩伺機行動。國民革命軍八個軍約10萬人(後發展到40多個軍),蔣介石任總司令,在蘇聯顧問幫助下,決定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首先殲滅吳佩孚軍,然後消滅孫傳芳軍,最後消滅張作霖軍。以主力進軍湖南,另以第1軍大部在汕頭、梅縣地區對閩警戒,第4軍一部和第5軍留守廣州。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9月17日,馮玉祥率部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參戰。

進軍湖南、湖北

早在1926年5月,湖南代理省長唐生智歸附國民政府。吳佩孚命葉開鑫為湘軍總司令,率部進攻唐部。國民革命軍派第7軍第8旅和以共產黨人為骨幹的第4軍葉挺獨立團先期入湘,增援唐部,開啟北伐的前進道路。6月初,葉挺獨立團和第7軍第8旅分別在淥田(在湖南安仁北)和金蘭寺等地擊潰葉開鑫一部,雙方對峙於淥水、漣水一線。7月上旬,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0、第12師和葉挺獨立團(以下統稱第 4軍)及第7、第8軍分別在安仁、永豐(今湖南雙峰)地區集中後,分路並進。第4軍克醴陵,第8軍三個師佔湘潭,另兩個師和第7軍一個旅攻寧鄉。11日,國民革命軍進佔長沙,迫葉開鑫部退守汨羅江北岸。8月12日,國民革命軍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第4、第7、第8軍直取武漢;第 2、第3軍集結醴陵、攸縣,對贛警戒;第6軍和第1軍第1、第2師為總預備隊,隨主力跟進。19日,第4軍攻克平江,向通城進擊;第7軍佔領浯口,向羊樓司進發。22日,第8軍攻克岳陽。葉開鑫部萬餘人退據粵漢鐵路上的要隘汀泗橋,吳佩孚急調一個混成旅和一個團馳援,企圖憑險固守。26日,第4軍發起攻擊,激戰一晝夜,不克,葉挺獨立團迂迴吳軍側後,突然猛攻,吳軍前後受擊,退守賀勝橋。吳佩孚親率兩個師增援。30日,第4、第7軍與吳軍展開激戰,葉挺獨立團首先攻入吳軍陣地,其他各部隨即擴大戰果,吳軍退守武漢。9月1日,第4、第7軍逼近武昌,3日、5日兩次攻城不克,遂封鎖圍困。這時,漢陽守軍一個師起義,吳佩孚率一部退往河南。第8軍6日進漢陽,7日佔漢口,主力乘勢進佔武勝關。9月中旬,第7軍向鄂贛邊境機動,第4軍和第 8軍一部繼續圍困武昌。10月10日,守軍一個師投誠接應,葉挺獨立團首先攻佔蛇山, 武昌遂被國民革命軍佔領,2萬多守軍全部被殲。(見彩圖)

進攻江西

8月下旬,孫傳芳見吳軍瀕於崩潰,決定從蘇、浙、皖調兵10萬,會同駐贛部隊2萬餘人,向南潯鐵路沿線和贛鄂邊境集中,企圖截斷武昌至長沙鐵路,攻取湘、鄂。國民革命軍乘孫軍尚未集結之機,於9月上旬分三路入贛。在贛南,第2軍第5師和第5軍第46團協同獨立第 1師攻佔贛縣(今贛州)後,沿贛江北上。在贛西,第3軍和第2軍主力出萍鄉,連克宜春、萬載、分宜,在新喻(今新餘)與孫軍激戰後,分別向高安、樟樹(今清江)進發。在贛西北,第6軍和第1軍第1師先後攻佔修水、銅鼓、高安。19日,第6軍第19師乘勢攻佔南昌,遭孫軍反撲,加之增援的第1軍第1師又在牛行(今屬南昌市)戰敗,乃於24日退向奉新。10月上旬,第2軍主力攻佔樟樹、豐城,第3軍殲滅孫軍一部於南昌西山萬壽宮地區;由鄂東南進入贛西北的第7軍,在箬溪重創孫軍一個師後,攻佔德安,形成了圍攻南昌的態勢。由於孫軍回師救援,國民革命軍各軍又未協同,德安得而復失,第6軍攻永修失利,第3軍在牛行、樂化受挫。這時,第2軍和第1軍第2師冒然攻南昌失利,被迫於10月13日撤退。國民革命軍吸取教訓,決心集中兵力先破南潯鐵路沿線之敵,爾後再圖南昌,並調第4軍由鄂入贛。10月20日,第14軍在第 2軍配合下攻克臨川(今撫州),截斷贛閩通路。11月初,第7軍再克德安,第4軍攻佔馬回嶺,兩軍又在德安南面的九仙嶺擊潰孫軍兩個師,截斷了南潯鐵路。九江、永修、樂化等地孫軍潰逃,在滁槎附近被殲1.5萬人。11月8日,國民革命軍攻佔南昌,殲滅守軍萬餘人。孫軍殘部敗退皖南和江浙一帶。

佔領福建

孫傳芳軍駐閩周蔭人部四個軍 3萬餘人,為策應江西作戰,於10月上旬攻佔廣東蕉嶺、鬆口、饒平等地。中旬,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和第14師主力襲擊周部後方,佔領永定,然後回師鬆口;此時,周部第2軍兩個師在蕉嶺起義,並配合作戰,殲滅周部第3軍。周部第4軍和第2軍殘部退往長汀。下旬,國民革命軍第17軍由上杭沿汀江兩岸向北推進,在由贛入閩的第14軍第2師配合下進佔長汀。獨立第4師和另一個團相繼佔領龍溪(今漳州)、晉江(今泉州)、莆田、永泰,逼近閩侯(今福州)。12月初,自贛東入閩的第2軍第6師進佔建甌,切斷閩、浙孫軍的聯絡。駐閩海軍起義,周部駐閩侯的一個旅投誠,國民革命軍於12月9日佔領閩侯,周部殘餘退往浙江。

攻取南京

孫傳芳連遭失敗,求援於奉軍。張作霖企圖乘機奪佔孫、吳的地盤,以一部接防蘇、皖北部,一部入豫增援吳佩孚。孫傳芳收集殘部8萬餘人,分佈在滬寧、滬杭鐵路沿線和皖南地區。1927年初,國民革命軍為肅清長江下游之敵,分三路進軍。中路軍(分江左軍和江右軍)分別由鄂、贛沿長江兩岸向皖、蘇推進,主攻南京;東路軍由閩、贛分路入浙,進軍淞滬,助攻南京;西路軍由鄂入豫,鉗制北面之敵。1月上旬,東路軍第26軍在富陽遭孫軍一部攻擊,退至衢縣(今衢州)。27日,第1軍協同第26軍反擊,在龍遊附近擊潰孫軍,2月上旬,進佔金華、蘭溪,繼而在桐廬和富陽擊敗孫軍,18日佔領杭縣(今杭州)。3月上旬,東路軍開始進攻淞滬,至20日,一部經太湖以西進佔武進(今常州),截斷滬寧鐵路,主力連克松江、吳縣(今蘇州),逼近上海。21日,周恩來等共產黨人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激戰兩天一夜佔領上海後,東路軍才開進市區。中路軍的江左軍由鄂東向懷寧(今安慶)挺進,孫軍陳調元、王普等部相繼起義,懷寧不戰而下;江右軍從贛境沿長江南岸東進,相繼攻克蕪湖、當塗,3月23日佔領南京。

北伐夭折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繼續北伐。當時,入豫奉軍五個軍約10萬人,分佈在西平以北鐵路沿線及開封、鄭縣(今鄭州)、洛陽等地,企圖南犯。國民革命軍由唐生智率三個縱隊 5萬餘人,從駐馬店地區分路北進。5月中旬,第2縱隊殲滅奉軍七個團,佔領西平、漯河;第1縱隊擊敗奉軍一部於上蔡,迫其一個旅投降。奉軍約 7萬人,企圖在臨潁決戰。27日,第2縱隊發起進攻,受挫,第1縱隊馳援,奉軍傷亡逾萬,向北撤退。28日,唐部佔領臨潁後,分別向鄭縣、開封挺進。馮玉祥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後,進軍甘、陝,轉師東進,5月27日攻克洛陽,6月1日與唐部會師鄭縣。2日,國民革命軍佔領開封,奉軍敗走冀、魯。不久,吳佩孚率少數衛隊逃往四川。7月15日,控制武漢國民黨中央的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蔣、汪合流,北伐戰爭夭折。

北伐戰爭,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的影響、推動和組織,國民革命軍指戰員的英勇奮戰,廣大工農群眾的積極支援,才迅速發展並取得偉大勝利,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北伐戰爭的夭折,使新軍閥代替了舊軍閥;同時使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認識到建立無產階級軍隊,開展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開始建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