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服務

[拼音]:Loudoujingtao wenhua

[英文]:Funnel-necked Beaker Culture

歐洲新石器時代文化。又稱漏斗邊陶文化或漏斗杯陶文化。年代約當公元前3600~前2300或2200年。以其典型陶器漏斗頸陶而得名。主要分佈於中歐和北歐地區。在中歐,它晚於線紋陶文化,已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在北歐,則代表著最初的新石器農業文化。重要遺址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瓦倫多夫、雷特費爾德,波蘭的布羅諾齊茨、拉傑尤夫庫亞夫斯基等。

漏斗頸陶文化的石器較線紋陶文化種類增多,尺寸加大,主要為多種燧石的石斧、石錛、石刀等,燧石刀片一般長約2~6釐米,有的則長達25釐米。陶器均手製,有時施以刻紋組成的簡單圖案。典型器為頸部向上敞開呈漏斗狀的杯和碗。陶器較線紋陶文化時普遍增大,貯藏穀物的大型器物容量增加4~5倍,表明穀物產量增加。農業生產的突出進展是已經有了犁耕,在波蘭和丹麥的漏斗頸陶墓葬中發現有石犁,並有雙牛並列的泥塑小像,說明已用牛作役畜。農作物以小麥為主,也有大麥和亞麻。由於生產發展,居民人口較前增長,遺址分佈密集,村落有大、中、小3種類型,波蘭最大的布羅諾齊茨遺址面積超過50公頃。

有些遺址中見有冢墓,例如德國和波蘭的“梯形冢”,長度自25米至150米不等,一端較寬,一端較窄,有大石塊放置周邊,墓穴往往在較寬的一端。一般葬1或2人,偶爾也有多人葬,隨葬品均很少,僅有陶罐和燧石刀片等物,說明這時居民仍過著氏族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