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M.

[拼音]:Hasuna wenhua

[英文]:Hassuna Culture

西亞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主要分佈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底格里斯河兩岸的摩蘇爾地區和辛賈爾三角形地區。年代為公元前第 6千年後半期。以1943~1944年伊拉克文物局發現的哈蘇納遺址而得名。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序列中,該文化晚於烏姆達巴吉耶文化(見西亞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其後繼者是薩邁拉文化。

哈蘇納文化以刻紋陶器和彩陶為特徵,也有磨光陶器和粗製陶器,晚期陶器有薩邁拉文化的因素。典型器物是短頸球狀罐、缽等,飾以人字形和三角形等簡單圖案,彩繪顏色為紅色或黑色。哈蘇納文化的居民從事農耕,主要作物是二粒小麥、六稜有稃大麥和六稜裸大麥及少量單粒小麥。還種植續隨子、薊、亞麻等。已知人工灌溉。飼養綿羊、山羊、牛和豬等家畜。出現定居的農業村落。圓形和長方形的房屋鱗次櫛比,以泥塊作建築材料,但還不是具有一定形狀的磚坯。工具多為石鐮和刃部經磨製的燧石斧頭。泥塑都為女性像,著類似短裙的服裝,泥像都經過烘烤。此外,還有玉髓珠串以及大理石、綠松石、紅玉髓製成的印章等遺物。關於這一文化的起源目前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