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然法學派

[拼音]:Alagong

[英文]:Louis Aragon (1897~1982)

法國詩人、小說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是醫科學生,應徵入伍,在陸軍醫院服役,結識兩個年齡相仿的青年安德雷·勃勒東和菲力浦·蘇波。後來三人都成為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健將。阿拉貢1919年復員,繼續學醫,並開始從事文學活動。在醫學方面,他達到住院值班的實習醫生的水平,但他放棄了醫生職業,開始和勃勒東等人開展達達運動。這是一種具有明顯的虛無主義色彩的文學運動,終於曇花一現地消逝了。接著他們發動一種現代派的文學運動──超現實主義。阿拉貢曾經宣稱,要不顧一切地堅持現代主義,就是要堅持反傳統的文學道路。

1920年,阿拉貢發表詩集《歡樂之火》和小說《安尼賽》,都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品。1924年,他接連發表三部散文集:《夢幻的浪潮》、《放任集》和《巴黎的鄉人》,後者影響較大,一般認為是超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從1928年起,阿拉貢的文學生涯進入新的階段。他從超現實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當時許多超現實派的文人曾經一度靠攏革命。勃勒東、艾呂雅和阿拉貢等人都參加了法國共產黨,但不久以後又紛紛脫黨,只有阿拉貢留在黨內。1928年阿拉貢認識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女友埃爾莎·特里奧萊,並與埃爾莎同居。

1930至1932年,阿拉貢接連訪問蘇聯。1934年列席第一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回法國以後發表歌頌布林什維克革命的詩集《烏拉爾萬歲!》;同時發表了一系列演說,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阿拉貢應徵入伍。由於他勇敢搶救傷員,獲得軍功勳章。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法國,阿拉貢轉入地下,參加抗敵運動。與此同時,他寫作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詩歌,號召人民奮起抗擊法西斯強盜,在當時影響很大。這些詩歌收在下列各種集子中:《斷腸集》(1941)、《埃爾莎的眼睛》(1942)、《蠟人館》(1943)和《法蘭西的曉角》(1945)。他還寫了若干篇短篇小說,編成小說集《法國人的屈辱與偉大》(1945);另外用《現實世界》為總題創作一系列長篇小說,其中《巴勒的鐘聲》(1934)和《豪華市區》(1936)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寫。《街車頂層的乘客》(1943)和《奧萊裡安》(1944)則是在戰火紛飛的年月裡寫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貢接受地下黨給他的任務,根據在對敵鬥爭中犧牲的許多共產黨員的家信、絕命書和手記等,寫成一部記述和歌頌烈士們英勇事蹟的散文集《共產黨人》(1946)。他還以小說的形式,寫了法國共產黨員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的革命行動。這部小說共分6冊,總名為《共產黨員們》,在1947至1951年間陸續出版。

1957年,蘇聯政府為了表彰阿拉貢在文學方面配合了當時蘇共的路線,頒發給他列寧和平獎金。1963年,捷克的布拉格大學給他“榮譽博士”的稱號。1965年,莫斯科大學也給他同樣的榮譽稱號。1958年,阿拉貢發表長篇小說《受難周》,描述一個青年畫家當了路易十八御林軍的騎兵,跟隨路易十八慌忙離開巴黎,逃避捲土重來的拿破崙的故事。在阿拉貢的作品中,《受難周》標誌著他創作的新方向。他的評論集《我攤牌》(1959)和他給加羅諦的論文集《無邊的現實主義》(1964)寫的序文,就是從理論方面闡明和他過去標榜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大不相同的新方向。

阿拉貢晚年的作品,例如小說《處死》(1965)、《白朗茹或遺忘》(1967)、《昂利·瑪諦斯》(1971)和《戲劇小說》(1974)等,都標誌著和他的所謂現實主義相去日遠這一總的趨勢。他曾經宣稱,如果說他自始至終沒有離開超現實主義,那就是對他作品的質量做了最高的評價。

阿拉貢的長篇小說《共產黨員們》已有中譯本,書名為《共產黨人》。他的詩歌和短篇小說也出版了選譯的中譯本:《阿拉貢詩文鈔》。

參考書目

Pierre Daix,Aragon, Une vie╜ changer, Paris,1975.